常识是看清事物本质,并依照事物规律做事的诀窍。
人们在组织当中忘记了自己是独立的人。你变成了一个组织的流程,变成了一个组织的螺丝钉,所以组织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但是你忘记了自己有独立的判断,忘记了自己需要为谁服务。你服务的对象不是客户、大众,而变成了KPI指标(关键绩效指标)、组织的规则。所以规则、程序、KPI导致我们很多人每天做着这些丧失常识的工作,而不是用常识工作。
很多公司之所以缺乏常识,是因为他们与客户脱节,自己不做客户很久了。我们一旦自己做一个生意,做得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的产品最好用,而事实不一定如此,所以我们应该学着去做自己的客户。
做好连续性的核心,就是你要关注客户,而不是关注内部事务。
能否把服务做得更好,取决于你究竟是由外而内地寻找体验,还是由内而外地解决问题。如果你想要对客户负责,你应该更多地由外而内地看待你的产品,花些时间跟你的客户交流
第二招,出现了问题要学会吸取教训。没有一个公司不会犯错,如果这个公司犯了错,要能够吸取教训,做出改变,而不是错了以后一错再错。
第三招是很实用的方法,叫作篝火活动。这一招已经在我们公司里实施了。什么叫篝火活动?你们知道原始人的一天中,什么时候最放松吗?一定是晚上回到营地以后,围着篝火坐着的时候。因为他们早上起来的时候要打猎,肚子饿的时候会很着急,所以白天都是很紧张的。等到晚上,把火生起来了,野兽怕火,也不敢来了。所以当升起这么一大堆篝火,人们坐在篝火旁边的时候,血压会下降,情绪会变得平静,整个人会变得柔和很多,到今天都是这样。
那我们今天在城市里,上哪儿点篝火呢?很简单,把灯光熄灭,然后点上蜡烛就好了。在你们中间点上一堆蜡烛,然后把灯光熄灭,大家坐在周围。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看不清对方的脸,人脸都模模糊糊的,加上光影在晃动,这个人的身份会逐渐地模糊。一旦回归到这种篝火谈话的场景之下,人们会更多地抛弃身上的标签、职位、职称,而看到真实的人,这样大家就更容易掏心窝子地讲话。人就是这么奇怪,你们可以试一下。
就是按照我们前面讲的囚笼、勇气、庆祝、切断退路和贡献文化这五步,常识部的人要在各个部门里推行。常识部门的人发现了有违常识的地方以后,帮助各个部门的人一块儿推行这五步,让员工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新的流程和方法,来改善用户的体验。这个我认为是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他把回归常识这件事情,最后变成了一个可操作的方法
我采用的方法包含三个简单步骤:一是背书,即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让公司高层支持成立常识部;二是激励,即通过一系列证据点推动文化发展,用事实说话,让员工看到常识部是可以发挥作用的,而且还将继续发挥作用;三是具体化,即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透过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比如消费者、客户,和其他部门员工的视角等,然后将常识和同理心重新注入公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