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预备、延展和形式规训
1. 教育作为预备
教育过程是一个接连不断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都旨在发展更多的成长的才能。
最初的反差是,教育是一个预备或做准备的过程。首先,它意味着推动力的缺失;其次,额外催生了迟疑不定和推延拖拉;再次,普遍的、约定俗成的对年轻人期待和要求的标准,取代了关注个体在教导中获得特殊力量的标准;最后,预备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诉诸“趋乐避苦”的外来动机。
成长过程是在一个连贯的片刻中完成的,是一种持续地导向未来的过程。
正式通过这样的方式——“由于为持续发展的生活做预备的要求十分强烈,所以势在必行的是:为了让当下的经验尽可能充实而重要,必须为此倾尽全力。”当下不知不觉地融合到未来之中,而未来也得到了关照。
2. 教育作为延展
所谓发展,就是逐渐地使被遮蔽着的东西明确公开。
3. 教育作为对官能的训练
教育的要务是使心灵的各种官能得到练习或实践,直到他们彻底地形成既定的习惯。
专业教育和一般教育的差别无关乎功能或能力的可转让性。
小结:
教育是为未来的义务或基本权利做预备或准备的。
教育是学生内部因素的延展,要重视机体当下的各种趋向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心灵天生有一定的精神官能或能力,教育正是用重复练习的方式来对它们加以训练。而这种训练模式恰是以削弱自发性、创造性和重新适应力为代价的,但自发性、创造性和重新适应力这些品质又完全依赖于特定活动之间广泛而连贯的交互作用。
思考:
刷题刷掉的是自发性、创造性和重新适应力,带来的是迟疑不定和推延拖拉。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