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体例
《把世界带进教室》,书名取自《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整本书收录薛瑞萍老师的教育讲演录。想起郑主任说的,不要浪费自己的文字,要有发表意识。薛老师的这本书便是她演讲稿和写给家长和学生的书信的集子。
感觉整本书更像是“传教士”的宣教文,不过,这位母语的“传教士”,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朗读、吟诵。让更多人,信她言,跟她走,那幸福的闪电告诉她的,她将告诉每一个人!
把默认说出来
每日写带班日记,写着写着就在鸡零狗碎的琐事和糟心烂肺的情绪里打转。于人于己无益。
不写那些,写什么呢?每日带班和孩子们在一起,必定是平凡琐碎的。读《把世界带进教室》,看到薛老师将自己为孩子们读绘本的课堂实录,经典课文的课堂实录收录在其中。提醒自己下学期把教学设计及班本课程做得更细致一点,并积累文本等资料。
把“默认”的说出来。我自己是师范生毕业,又一直从事教育,自然对教育原理、儿童心理、家庭教育、亲子阅读等多方面熟悉些,便容易觉得这些“默认”为没啥可说的,如若不唤醒这些理论理念,带班日记便会浮于琐碎。
阅读书目
从《把世界带进教室》里,看到薛老师提到很多书,拟出来,作为寒假阅读书目的参考。
我们是幸运的
从朗读、阅读再到吟诵,这些都是薛老师一直坚持的。在《把世界带进教室》中,薛老师也是不遗余力地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安利”。我们是幸运的,从一年级至今,我们坚持朗读、阅读、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