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讨】牵连家长,我们该怎么处理

六年级的课间,同桌二人因座位下的垃圾产生了矛盾。男生小强喜欢骂人,张嘴就骂了女生小涵,并且还拿水杯砸了她一下。被激怒的小涵顺手拿起椅子向小强砸去,砸伤了小强的额头,经医院检查没有大碍。

事后两位家长来校找班主任评理,小强家长要求对方出检查费,并说孩子伤的是头部,以后可能会有后遗症。

小涵家长情绪激动,说当天第一时间买了东西去看望了孩子,并且小涵的脸上被水杯砸了一下,有轻微的伤痕,有可能会毁容。

两位家长争执不下,互不退让。请问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妥善解决这个纠纷?


面对这个话题,很多老师遇见都会很无力。牵扯到家长、医院的字眼,相对来说处理起来很麻烦。但是如果老师们持续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能就会便利一点。

一、责任的划分

1. 小强及其监护人的责任

小强作为矛盾的挑起者,首先他喜欢骂人也说明他经常骂人,其次用水杯砸小涵。这个是最先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问题的直接原因。

小强的行为是不文明的,也已经违反了《小学生规范守则》,他的行为不匹配学生该有的身份。所以他承担本次事件的主要责任。

2. 小涵及其监护人的责任

小涵被激怒后,顺手拿起椅子砸向小强,这一行为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发生,但仍然造成小强额头的受伤。

小涵的行为同样也违反了行为规范,并导致别人受伤,因此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他们两位均属于未成年人,根据法律法规,如涉及到金钱利益,需要其监护人双方协商与承担责任。

3.学校责任分析

若说学校的责任,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如利用班会、晨会反复强调安全、纪律等行为规范;若学校能够证明在日常教育中尽到教育、管理的职责,那么学校不需要承担责任。反之则相反。

因此,关于这件事,后续未来我们怎么做?

1.我们教师需要反复加强引导,强化安全意识。小学阶段的孩子,安全意识很淡薄,所以教师从低年级阶段到高年级阶段要反复强调安全的意识,不仅是校内安全,还要涉及校外安全教育。

2.完善学生矛盾调解机制。小学生,其实矛盾很小,有时候只是无意到触碰便会无限扩大,甚至出现家长参与的情况。当然这件事可以看出是明显故意为之。所以,我们需要从小给孩子植入理念,教会孩子辨别信息、处理事情的能力。

3.学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增强。一个班级从入学就要培养班级凝聚力。其实这件事起因很小,只是因为座位下的垃圾,捡起来就可以完美解决,却被无限放大。说明班级学生整体的凝聚力没有达到,未来需要加大班级凝聚力的建设,把班级看为自己的家,每位同学在建设自己家园的过程中都有归属感,这样才可以助力班级凝聚力的建设。

4.家校协作沟通。老师需要和家长逐一或者一起沟通,告知家长双方到责任划分,可以借助《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件进行行为规范的说明。因为两个孩子属于未成年人,需要孩子监护人进行教育管理。在此次事件发生后,双方孩子均有受伤,并且小涵家长已经第一时间去解决这件事,如果双方依旧保持对立面,对孩子等身心健康也不友好。不如大事化了,只要两位孩子健健康康,身心发展健康,家长就可以缩小减少矛盾。

综上所述,双方家长完美解决问题,我们也需要不断的不断的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和育人同等重要的理念,教师不断提高学习力,在家校协作这方面也要持续为家长们输出正确的理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