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在成长,在每一次的经历中若去反思自己,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就会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就有了应对。
不至于错手不及,有时自己不知道还是回到老路上的处理方式,继续已经习惯的方法。
一次听到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我都告诉你一百遍了你还是没有记住”,这句话有时是说出来的,有时在心里想着没有说出来,就是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只看到他外在的行为,要求行为上的改变。
这句话能感受到已经不耐烦了,也不想说了,可是又无奈的又很气氛的别无选择的这样去对待孩子,想让孩子做到自己期待的样子,因为自己也没有别的方法,
仔细想想为什么自己用了一个很多次都不管用的方法还在用,反过来还说孩子为什么就记不住,我们习惯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这个孩子就是不听话,记性不好,不认真不用心等等,给他贴上一些自以为的标签,意思是孩子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
说了一些发泄自己情绪的话和不满意的地方,用一些父母的权威控制,威胁,吓唬使家里的气氛压抑的喘不过气来,常会在这种缺氧的环境中生活,真正想要处理的事情还没有得到处理,自己还不知道以为是对的,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这样做。
当我们把眼睛从孩子的身上找问题转移到自己的身上,问问自己为什么说了这么多遍不管用呢,是什么原因呢,可不可以想其他更有用的方法试试,我们是想要孩子听我们的话呢,还是想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有自己的选择的权利和一些自主能力。
当我一次次的去反思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自己有很多固化的思维在影响着我所做出的选择和行为,在自己知道的范围里打转转,如果自己没有反思意识到和成长,又怎么会教会孩子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