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在听取《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揭秘课堂变革路线图》1-4讲,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感触颇多,尤其是第一讲第3章《参与和投入是每一名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对刚刚过去的一年的教学工作,我的内心深处滋生:教育面向大众则事事可成,兼顾所有只会无尽求索。
因为文中提到的重点是“每一位”我相信这是每个有育人情怀和教育梦想者最完美的追求,也是世人对教师的最高标准。从教之初,我也是这样的心绪,甚至在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都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深以为然,然而身处其中经年之后却发现,这一条完美之路有着怎样的荆棘与坎坷。
彼时年轻,所以对教育是带有粉红色的梦幻,美好、纯质、青春这一切美好的词语来形容我对教育工作的欣喜与认可。也因此在自己马不停蹄的奔跑中成就了许多“引以为豪”的小确幸。比如,所带平行班的成绩在一年以后远超试验班,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因为工作调动暂时离开本年级本班,全班学生会以霸课方式向学校诉求我回归,甚至在班主任的课堂全体哭诉一堂课,家长对我说:许老师,在家里不能当着孩子面说你一句不是,否则孩子会跟我们闹翻天,你就是他心目中的神……那时的自己,会因为这样情景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明星般耀眼的光芒而感到无比幸福与自信。
都说好的师生彼此成就,我不知道自己成就了学生与否,只是回首人生之路,是学生成就了我的教育仕途。那时的自己因为对教育的热爱,与教育馈赠的拥有,让我更加确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命运流转,不小心从主席台回归讲台,这一次也是教学十年以后的状态,看问题会多一些角度也多几份思考。再看学生,却发现在你极致最求成绩卓越时,总会有学生掉队,只是因为卓越的百分比更高,所以平均时掩盖了那些角落里的孩子。辉煌的光芒在照耀自己和优秀学生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忘记自己身后影子中的那些差生,但这一次我看得到,看得到那种自卑、无助、自我放弃又无可奈何的状态。
尤其是到了弘金地,应该是我来到深圳六年的时间第一次面对成绩混合班级的教学,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这种情况下如何兼顾“每一个”?
任教之初,我也有迷茫,因为以前所带班级都是成绩相当的孩子在一个班级,在教学任务制定过程中进度大多同步,但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给我的困惑几乎贯穿整年度。第一个月,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设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得整个教学课堂会有效果,于是从两个角度入手:一、速度;二、反复。
是的,因为进度层次不齐,所以为了使得一个知识点更多的学生全面掌握,仅有的课堂教学不提升速度很难,无论是哪一个板块,因为特优学生太少。所以我的课堂容量基本上是其他老师的1.25倍速。在有了速度的情况下,反复训练才有喘息之机,果真,半年之后,成绩凸显。尽管如此,我还是在这个年级第一的班级看到了年级最低分,也还是在更多涌现的语文A➕班级看到了众多的语文差生……不仅如此我看到这种现象在其他学科也一样存在,这使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教育面向大众则事事可成,兼顾所有只会无尽求索。
希望在求索的路上能遇到高人指点,并在教育教学中能有新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