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岁的企业家褚时健说: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结婚生子后,我暂时放下了考研用的书籍,开始学习心理学书籍,去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花了几年时间从三级考到二级,用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心理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看电视、看电影、看世界、看待人和事多了一个视角,我的心更加明亮了。阅读毕淑敏的《心灵七游戏》和《女心理师》,阅读武志红《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和《为何家会伤人》,岳晓东博士《登天的感觉》以及《三国心理诊所》,曾奇峰《幻想即现实》和《你不知道的自己》,阅读林清玄的系列书籍,阅读散文诗,阅读唐诗和宋词,我又开始像小时候那样不带功利心的拿起书本、沉浸于阅读了,陪着孩子阅读中国神话,阅读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童话、阅读童话绘本,读书成瘾、兴趣使然,平静与快乐似乎又慢慢的回到了我的身边。生活中有的时候得放慢节奏,放下实用类书籍,抽出时间去阅读那些“无用”之书。
有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爷爷让孙子用一个装过煤的竹篮去打水,一趟,两趟,三趟……孙子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可竹篮总是空空如也。“竹篮是不能打到水的!”孙子说,可爷爷让他仔细看看篮子:原来黑乎乎、脏兮兮的竹篮变得洁净如新了。“孩子,阅读好书也是如此。”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
阅读“无用”之书如同竹篮打水,虽不能带来物质上的财富,却可以来一场心灵的洗涤,清除杂念、澄明我心,林清玄说:澄明之心可以开出智慧之莲。阅读技术类实用书籍可以通过专业考试、发论文、提职称,从而带来物质上的收益,而读“无用”之书可以收获心理健康,培根在《论读书》里说“读书可以疗心,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的某些疾病一般”,所以不要带着功利心去阅读“无用”之书。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就如同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啊!
后来发觉自己的阅读方法存在问题,如同走过一片果林,却连一个果子都没有捡到;是我的阅读方法存在问题,所以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啊!如果使用苹果阅读法怎么会检不到苹果呢?如果改变方法,在竹篮里放上一片芭蕉叶,又怎么会打不上来水呢?竹篮清洁了,水也打上来了,鱼和熊掌兼得。
通过阅读,我学习了超级阅读术、如何找好书、如何写拆书稿、如何写讲书稿、如何写书单以及如何写一篇有趣有料有文采的文章……但是说实话,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把具体的书本内容又忘记了好多,因为我还没有脚踏实地的实践啊!老师的课是我的“山之小口”,“读书变现”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听课、做笔记、完成作业、还计划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还拥有了读书变现的希望,正如流浪地球的台词:“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有了希望就有了力量,有了方向就不再迷茫,
科幻作家刘慈欣说“新的一年,希望也许还在路上。人生不易,更别轻言放弃。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