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二  立志:重建一种“富有意义的生活”


(陆澄)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传习录·上·陆澄录》

一个人怎么做才算是真正的立志。

先生说:“只是念念要存天理,便是立志。能不忘这一点,久而久之,自然心中凝聚,犹如道家所讲的‘结圣胎’。此天理之念常存,以至于达到‘美、大、圣、神’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念存养扩充去而已。”

孟子说“善、信、美、大、圣、神”,意指人的六种人格境界。人在自我完善和成长过程中都有向善的愿望,表现出了人们喜欢的品质,就叫作善;实为己有确实具有这些品质,就叫作信;在求真行善的过程中这些优秀的品质能够充实,是真心实意没有半点虚假的,就叫作美;不但充溢,还能焕发出很大的人格光辉,就叫作大;那种巨大的人格力量还能化民成俗,点石成金、净化人心,就叫作圣;圣德达到神妙不可测度的最高境界,就叫作神。”

人性是神性与动物性本能的结合体。和动物一样人有其动物的本能性(欲望),而人之所以为人,他又具备了动物所没有的神性(良知)。良知本自具足,只是受到习气影响才有了遮蔽,立志只是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复那本体之知。一个人越能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性(欲望、习气),他就离动物状态越远,心体澄明良知就越能显现,而人性的提升,气质的变化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的,这个也就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致良知”。

阳明先生教我们“立志”,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确立一种生命的姿态(或者说是生命的目标),一种去私欲、复良知本体的姿态。一旦我们确立了这种姿态,就等于为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赋予了一种神圣的意义。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所谓神圣的境界,并不是一个处所,而是一条道路。换言之,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神、圣,但人可以无止境地趋近神、圣。就是这种无限的趋近使人向往而为之努力实践,成为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

阳明先生年少时,就是立志要做天下第一等事,成为天下第一等人。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学为圣贤。对于阳明先生来讲,“学为圣贤”就是他们的第一等事,那么对于我们来讲,要寻个什么样的事做,才算第一等的呢?

  在今天这个时代,可能99%的人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赚钱”。表面上看这是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好像再也没有什么意识形态可以主宰所有人的思想,其实骨子里头,我们绝大多数人仍然是被一种单一的价值观奴役着,那就是——金钱至上。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会被一种如此单一的价值观一统江湖。钱固然重要,因为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但当它凌驾于所有价值之上,并且成为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唯一的人生目标时,我们就等于把自己从“人的生活”集体降格为“动物性的生存”了。人的生活,本来应该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正如你今天走在大街上,走一天也不会跟别人撞衫一样。然而,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在今天的中国,事实却是——在形形色色花花绿绿的各式外衣之 下,每个人似乎都穿着同一件印有“I love money”字样的小背心。钱,已经成了一些中国人的上帝。无止境地追逐物欲,已经成了一些人的宗教。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熊十力就已经痛心疾首地道出了中国人的种种心灵大病:“今日中国人之生活最贫乏,其生活内容至空虚,故遇事皆表见其虚诳、诈伪、自私、自利、卑怯、无耻、下贱、屈辱、贪小利而无远计。”熊十力认为,中国人之所以堕落到这种地步,皆因“无志”。他说,志愿这种东西,绝不是平常人所认为的“我欲如何如何”,而是像阳明先生一再强调 的“专主一个天理”“念念存天理”。这才是真正的立志。而“今日中国人”心中却没有这样的主宰,熊十力说:“儒家教学者,必先立志;佛家教学者,首重发心。所发何心?所立何志?即不私一己之心之志,易言之,即公一己于天地万物之心之志而已。”所谓“不私一己”“公一己于天地万物”, 用阳明先生的说法,就是“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传习录》卷中);今日国人往往对于老祖宗的一些教诲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殊不知,要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许多根本性的东西是不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的;而生活的真谛,也不因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而所有这一切,也恰恰都是今天的中国人最应该珍视的。唯其如此,我们才可望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健康地行走在大地之上、阳光之下,重新过上一种符合真理(念念存天理)的“富有意义的生活”,并且让中国成为“全世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也就是老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坚信,这一天终会到来。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回到儒家的思想那里,回到老子、孔子、王阳明这些古圣先贤经典那里,去找回那些被我们遗忘已久并抛弃已久的道德、智慧和真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建中国人的内心世界。而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讲,首先能做的,还是要从致良知入手。而入手处的第一件事,就是两个字——立志。换言之,我们应该学会在关注肉体生存的同时,也关注我们的“精神、灵性”“自由、信仰”和“心智健康”。

如果我们终于能够走上一条自我觉悟的道路,我们要庆幸拥有这些古圣先贤,在老子、孔子、王阳明等儒家先贤的经典里,都有疗救的药方和对症的解药。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生不息,在于生生不息之传承,人念念所期,只是传道,不及其余。‘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生命皆为渡,渡己,渡心,渡人。’,所谓的明心见性,也只是在自我觉悟的过程中去帮助更多的人走上内明之路,这才是学习的意义所在,否则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空落虚无。

                                                                                                                                                 布衣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致良知线上良知班学习第40天 时间:2025年2月14日 姓名: 地区: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自省利他致良知的印证...
    静恒定阅读 431评论 0 0
  • 立志:重建一种“富有意义的生活” (陆澄)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
    净心斋阅读 3,017评论 0 0
  • 今天是西方情人节,感觉朋友圈都洋溢着甜蜜和幸福。我也收到了礼物。老公今年别出心裁,送了我一支用21张人民币大钞做成...
    平白书阅读 681评论 0 3
  •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 今天是情人节,是年轻人的节日,与己无关。 持续静坐及晨间活动按程序进行,即①准备妥...
    快乐大拙阅读 48评论 0 1
  • 观看《国家记忆·教育家精神》,感受教育者情怀与精神。何为教育家精神?分别用六集的题目概括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言...
    阅写达人阅读 81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