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没文化的人简直是头蠢牛,哪怕让它拉车,宰了吃它的肉,它也只摇摇尾巴……”
胸无半点墨,七襄亦成章。
洪咨夔南宋诗人所写,如果说用来形容《在人间》这部书中的人们,应该也是应景。
他(她)们信奉上帝,他们相信上帝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即便是遇到灾难也是理所应当,她们相信上帝为他们安排的姻缘,即便遇到家暴也心甘情愿,他们相信生老病死是上帝的安排,求上帝保佑也不相信药理。他们相信上帝为他们安排的住处,也不相信书中的“”山外有人,天外有天”。
如果说放到现在这些人可以说是神志不清了,可放眼望去也不止《在人间》的世界里也有这些可怕的信仰。
毛姆《刀锋》里的艾略特,参加各个舞会,当做成一些事情后每个星期六都会去教堂跟上帝忏悔(弥撒),以求内心安慰。
小时候我经常到奶奶家跟奶奶一起睡觉,每当我快要入睡的时候,我的奶奶都会拿出圣经,求主的保佑。“求主保佑我儿子健康平安,求主保佑我孙女……”
前阵子姐姐腰扭着了,只能保持爬在床上不能动弹了,我听姐姐说她的婆婆和主求了一夜(就是给主许愿),主说她的腰会好的,第二天我姐姐疼的只能趴着,她婆子哪一家还是该吃吃,该喝喝。不想着是否去医院解决问题,最后还是我拉着去的医院。
如果说上帝可怕,倒不如说没有文化更可怕,心中有信仰是好的,可是过于相信信仰就会显得有些离谱了。
02.坐上马车后,老板对我说:“我呢,彼什科夫,过去也挨打——有什么法子?要挨打,小老弟!我倒是疼你,可没人疼我,没人!人嘛,到处都有,挤挤挨挨的,可找不到疼人的!唉,都是一帮畜生……”
在《童年》中高尔基曾提到小时候惧怕外公,因为稍有不慎就要挨外公的鞭子,打的“皮开肉绽”的那种,只是为孩子不打不成材,上帝也不会原谅的。
选用这段是高尔基遭到老板的母亲毒打,可是碍于现状又无法改变的事实,在那个时候,即便挨打也没有办法,老板劝导他“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毫无心肝一般”,别人遇到困难是他们巴不得的事情,更别提心疼你帮助于你了。
宋代的邵雍里《小人吟》提到: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有些小人不讲究节气,他们不抓住根本环节,也没有一定的原则,喜欢想起给予别人的东西,厌恶想起对别人的强取豪夺。
就想我们现在一样你一直对一个人好,某天不得已没有考虑到他,他就会记恨你,所谓一百件事里有一件坏事,那么你九十九件事情都没有意义。
我庆幸我是个幸运人,无论到哪儿都会遇到命中帮助我的人,不需要自己从头摸索,他们总会教习我“世事洞明皆学问”这个道理。
听姐姐她们说,她们创业遇到的都是有心机的人,有些事他做不成,你也别想完成,尽是“陷阱”,哪里会像我们现在做事都不需要从头,那些过来人都会警告我们不走弯路,能帮则帮,相对于以前差距太大了。
03.我们的心灵里压根儿没有欢乐可言,对欢乐也不珍惜。欢乐充其量只是有意从原本藏匿起来的地方挖出来,权作缓解俄国人梦幻般的空虚无聊的手段而已。
即便是欢乐也是一时麻醉自己无聊手段,他们会嘲笑书中的人物,总写一些有的没的,夸大其词而已,所以他们视读书人为“疯子、邪教”。
《在人间》仿佛就是一个贫民窟,许多人没有见过世面,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隔壁村”,更不知晓除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有另一番天地。
他们生活在黑暗中,辱骂愚昧的社会的泥潭中散发着人性的味道。视偷盗为荣,以拥有知识为耻。
不过也有厨师斯穆雷、司炉工雅科夫和老头奥西普他们这般虽生活在黑暗社会中心底仍心思纯净之人,他们开阔了高尔基的眼界,让高尔基在这浑浊的污泥中得到一丝慰藉。
04.感悟
如果说是评论,那么这本书就是写那个社会底层的黑暗和人心“险恶”,致使每个人都做一些下流之事,打架斗殴、捉弄他人、偷盗等。
如果是用心体会高尔基存在的“市民”中,也正是写出了每个社会底层的不堪入目之事,在于之前甚至现在都有存在,妥妥的显现出了这些人被残忍时代碾压后的模样。
高尔基《在人间》道:“在西伯利亚,有文化的人日子过得轻松,在那儿,文化便是手中的王牌!”
再体现出了“贫民窟”中底层人没有文化的可怕。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 知识是一匹无私的骏马,谁能驾驭它,它就属于谁。
常言说:话语非凿子,沉默才是金。
这句话是《在人间》中建材老板送给高尔基的一段话,无论如何不要相信任何人,有时候保持沉默或许更好,你远远想不到你说的话经过别人的口口相传会变成什么样子!
英国有句谚语:“生活是银,沉默是金”。
由此可见沉默即是智慧,深邃的人默默走向成熟,沉默即力量,踏实的人默默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