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导入及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
语文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播的不仅仅是信息、知识、技能,还包括文化、精神、审美和价值观。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文教学,文学即人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要用人文的情怀来教育我们的学生。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用人文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用精神文化传承的要求来评价语文教学。教师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人文情怀,如何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些都是语文教学所面临的课题。
一、语文课堂的导入必须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对于如何进行课堂导入,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教学经验,心理状态等等都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无论如何,都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必须有利于学生进入教学环境和语文环境中去,不能为导入而导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才是成功的。就语文课而言,应该是导入方式能够引起学生视觉和心灵的共鸣。教师要在语文课的第一时间里抓住学生的心灵,如同一部小说的精彩开头一样,引学生产生对课堂和所学课文的兴趣和探究心理。当然方法是千千万万的,不能概括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要充分调动自我的潜能和学生的潜能,以一种独特的富有新意的导入方式,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清晰性、活动性和自觉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对于一堂语文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设计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呢?教学目标必须具有清晰性、活动性和自觉性。
所谓清晰性就是指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指向性清晰。在新的人教版教材中对单元目标和训练重点都进行了梳理和归纳,这更有利于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目标,但对于一堂具体的语文课来说依然需要教师在大的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准确地提炼或者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根据单元教学提示,在综合该单元所有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掌握如何写作写人记事的散文,这就比较清晰,操作起来也很容易;
其次,教学目标需要具有活动性,指教学目标不是呆板的套路和形式,而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调整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语文教学课堂就体现了这种教学理念,他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会了的或者已经熟悉、掌握了的就及时删除,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节省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课堂冗余乏味。
第三,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这个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去主动地投入语文课堂的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需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