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何培养和巩固儿童饮奶习惯
我国2-3岁儿童的膳食钙每天推荐量为600mg。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儿童钙的最佳来源。每天饮用300-400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可保证2-5岁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家长应以身作则常饮奶,鼓励和督促孩子每天饮奶,逐步养成每天饮奶的习惯。
如果儿童饮奶后出现胃肠不适(如腹胀、腹泻、腹痛),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
(1)少量多次饮奶或吃酸奶;
(2)饮奶前进食一定量主食,避免空腹饮奶;
(3)改吃无乳糖奶或饮奶时加用乳糖酶。
5.如何培养儿童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
2~5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多,水分需要量也大,建议每天饮水以白开水为主,避免喝含糖饮料。儿童胃容量小,每天应少量多次饮水(上午、下午各2~3次),晚饭后根据情况而定。不宜在进餐前大量饮水,以免充盈胃容量,冲淡胃酸,影响食欲和消化。
家长应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并告知儿童多喝含糖饮料对健康的危害。同时家里常备凉白开水,提醒孩子定时饮用,家中不购买可乐、果汁饮料,避免将含糖饮料作为零食提供给儿童。由于含糖饮料对儿童有着较大的诱惑,许多儿童容易形成对含糖饮料的嗜爱,需要给予正确引导。家庭自制的豆浆、果汁等天然饮品可适当选择,但饮后需及时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贴士:
通过观察儿童排尿次数和排尿量判断饮水是否充足。
一般2-3岁幼儿每天排尿量约500-600ml,每天排尿约10-12次。
6.如何为孩子正确选择零食
零食是2-5岁儿童营养的补充,是儿童饮食中的重要内容,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宜(表2-13)。零食选择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蔬类、坚果和豆类食物;
(2)少选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3)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量不宜多,睡觉前30分钟不要吃零食。
此外,还需注意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漱口。
7.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
避免整粒的豆类、坚果类食物呛入气管发生意外,建议坚果和豆类食物磨成粉或打成糊食用。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引导孩子认识食品营养标签,学会辨识食品营养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表 2-13 推荐和限制的零食
8.如何正确烹调儿童膳食
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有助于形成一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在烹调方式上,宜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尽量少用油炸、烤、煎等方式。对于3岁以下幼儿膳食应专门单独加工烹制,并选用适合的烹调方法,应将食物切碎煮烂,易于幼儿咀嚼、吞咽和消化,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刺、核等;大豆、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浆等状态进食。
在为2-5岁儿童烹调加工食物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应过咸、油腻和辛辣,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或鸡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每人每次正餐烹调油用量不多于1瓷勺(10ml)。应少选用饱和脂肪较多的油脂,如猪油、牛油、棕榈油等。多选用富含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a-亚麻酸)的植物油,如大豆油、优质菜籽油等。长期过量食用钠盐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风险。为儿童烹调食物时,应控制食盐用量,还应少选含盐高的腌制食品或调味品。可选天然新鲜香料(如葱、蒜、洋葱、柠檬、醋、香草等)和新鲜蔬果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进行调味。
贴士: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应减少钠摄入量,以控制血压。每天推荐儿童最高摄入限量(2g钠,即5g盐),酌减儿童钠摄入限量。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5岁儿童钠AI值为1.2g/d,即每天3g盐。
9.怎样让儿童参与食物的选择与制作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的选择和制作,帮助儿童了解食物的基本常识和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增加对食物的认知,对食物产生心理认同和喜爱,减少对某些食物的偏见,从而学会尊重和爱惜食物。家长或幼儿园老师可带儿童去市场选购食物,辨识应季蔬果,尝试自主选购蔬菜。在节假日,带儿童去农田认识农作物,实践简单的农业生产过程,参与植物的种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蔬菜的生长方式、营养成分及对身体的好处,并亲自动手采摘蔬菜,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享受劳动成果。让儿童参观家庭膳食制备过程,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加工活动如择菜,体会参与的乐趣。
10.限制屏幕前时间,合理安排儿童的运动和户外活动
2-5岁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体育活动,最好是户外游戏或运动,除睡觉外尽量避免让儿童有连续超过1小时的静止状态,每天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的累计时间不超过2小时。建议每天结合日常生活多做锻炼(玩耍、散步、爬楼梯、收拾玩具等)。适量做较高强度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包括有氧运动(骑小自行车、快跑等)、伸展运动、肌肉强化运动(攀架、健身球等)、团体活动(跳舞、小型球类游戏等)。减少静态活动(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或电子游戏)。
贴士:
确保在良好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尽快停止活动,让儿童休息。
进餐和体力活动的相隔时间不小于一个小时。
避免在游玩的器械(如滑梯)上跑跳、追逐;当多个儿童一起时,应注意减少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