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你不是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自己。
今天又一次对这一句话深有感触,早上老公叫孩子起床,孩子起的比较慢,起来之后坐到餐桌那开始吃饭,老公就开始了训诫模式:
你看你起个床用了多长时间,从6点6分开始叫你,现在已经6:23了,不算洗漱,你起床整整用了15分钟,照这样下去,职业中专的大门为你敞开着,上高中上大学啊,就别想了
我给孩子做了个手抓饼,上面煎了个鸡蛋,又放上些黄瓜丝,想着孩子一上午课,吃些东西要能顶饿,孩子本来就没有胃口,听他一说更不想吃了。
我劝说孩子:
佳佳,你把那个饼吃了吧,里边又有蛋,还有菜。
孩子说:我不想吃。
我想着一上午课不吃东西,哪来的能量学习呀!
我就说:你尝尝!
老公在一旁吼起来,你给他弄了就行了,吃不吃是他的事儿?他不想吃,你跪地下求他也没有用!
我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但是我知道那个熊货就是个教材,我是升级后的我,我不跟他一般见识。
听到他说的话,孩子拿起勺子的手放下了,后来又拿起来吃了几口饼。
学习过的都知道,餐桌不训子,影响食欲也影响消化吸收。
还有孩子一早的心情会影响一天的学习,早上心情不好,一天都会受影响。
父母的嘴是孩子的风水,孩子会成为你口中的样子,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就说孩子是什么样子?老公口口声声说孩子考不上高中,职业中专的大门为孩子敞开着,这真的是老公心中的期望吗?
没文化真可怕,坑是一个接一个的栽。
吃过饭,孩子要走的时候,我跟孩子说,明天早上你自己起床吧,别让你爸叫你了,省的挨吵!
孩子说:我怕自己起不来,爸爸叫我还可以,就是不愿意听他吵我。
也许应了那一句“受不了,受不了没完没了,受了受了,受完就了。”
因为我受不了,我才认为孩子受不了,这正印证了你眼中的不是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一、提问部分——
1、简述事实
昵称:心灵有约,孩子:女孩,12岁。面对老公叫孩子起床后对孩子的不好的语言
2、精准提出问题
我该怎么办?
二、觉察部分——
1、当时的想法
老公做的不对。
2、当时内心的期待
期待他能够闭嘴。
3、期待背后的需求
需要他能用正向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4、这个想法背后是哪一个信念做主导
我怕他的这些语言会把孩子惹恼了,带偏了
5、如果用正向思维你会怎么想
他只是想让孩子能快点。
6、这件事背后的资源
看到爸爸对孩子的关心和爱
三、自答与下一步——
1、整理后的真实感受
爸爸是关心孩子的,但是语言不合理。
2、准备做出的下一步
跟爸爸沟通只叫孩子起床,别的话不说。
关朝磊 : 简练提取事情,这是种能力。如此不容易沉溺在自己头脑的故事中,而看到事情本身。
事情是孩子和爸爸之间的事,如果孩子不舒服爸爸叫起床的方式,那可以和孩子沟通如何减少这样事情的发生?或者和老公沟通如何做自己也舒服? 沟通技术的话,你们所学的三明治沟通法。以观察者的角色去分享看到的现象,而不是抱着你要替他们解决事情的态度去沟通。把自己尽可能不牵涉进去,最后变成了自己的事,是为了自己不想看那样画面才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