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意挑了个特别标准的生鸡蛋当示范,想着"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能让学生看得清楚。轻轻一磕,里头的结构清清楚楚的—卵黄、小白点胚盘,连系带都特别明显。当时还挺得意的,他们肯定能理解的明明白白。
但课上还是暴露了三大问题:
1. 眼睛会了,脑不会
虽然我示范时特意放慢动作,还用手机投屏到大屏幕,但孩子们还是分不清卵黄膜和那层薄薄的卵壳膜。后来想想,可能对他们来说,这些透明膜在生鸡蛋里本来就长得太像了。后面通过位置来记可能要好一些。
2. 大力出奇迹的操作
准备了镊子、培养皿这些工具,但孩子们要么不敢动手,要么直接蛮干。有个男生甚至想用铅笔戳卵壳,吓得我赶紧没收。
3. 死记硬背没理解
问他们"为什么卵白要包着卵黄",居然有人说"这样炒蛋的时候蛋黄不会散"。把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混成一锅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