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关怀的力量》:善待自己
“我观察到了什么?
我感受到了什么?
此刻我需要什么?
我对自己有要求还是对其他人有要求?”
我们对善恶、对错、好坏的判断都是主观的,都会受我们自己视角的影响。“手握锤子的人,眼里都是钉子。”当看待自我、看待生活的视角发生变化时,眼里的世界也会改变。
善待自己,最重要的方式是改变批评式的自我交谈。为了能与自我和谐相处,我们应该重新编排内心的对话。具体方法就是上面的四个问题。
自我批评的时候,我们身兼批评者和被批评者的双重角色。通过手持鞭子的角色,以及躺在地上瑟瑟发抖的角色,我们可以对自身的不足义正词严,而愤怒常能给我们力量感,所以当我们因失败而惩戒自己的时候,就可以有机会对被评判的那个角色有一份优越感,因而可以巩固我们的权威。
自我批评的破坏力很强。不胜任感以及自卑感通常与自我伤害的举动联系在一起,如嗑药、酗酒、飙车、自残等,这些实际上都是痛苦的外化或释放的尝试。极端情形下,如果自我批评一再得不到认可,自我抨击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羞耻感和无意义感会让人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以致摧毁了我们最为根本的生存本能——生存意志。
善待自己,意味着我们要停止对自我的不断评判,理解自己的瑕疵和失败,终止内心交战。
“我们的大脑对待消极经验时就像尼龙搭扣,而对待积极经验时则像不粘涂层。”在自然环境中,消极信息通常意味着威胁。人类的大脑通过进化过程而实现了对消极信息的高度敏感性,这就确保了生存的最大可能性。而积极信息对长期生存的意义很大,但对眼前的生存则影响不大。因此,与消极信息相比,我们的大脑会把更少的时间和注意分配给积极信息。
一旦聚集在消极想法上,这些消极想法就会像一台坏的唱片机一样,不停地、翻来覆去地播放。这一过程就是“穷思竭虑”。对过去消极事件的穷思竭虑会导致抑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潜在的消极事件的穷思竭虑则会诱发焦虑。
情绪上的折磨由对事物的欲望而起,而非事物本身。一旦事情变成现实,我们便无力改变那一刻的现实。这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越是对抗事实,就越是痛苦煎熬。
痛苦类似气体,听之任之,它就会自行消散。但如果你对抗和抵制痛苦,把它逼进一个局促空间里,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直到最后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