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的知识比其他知识威力更大,成为思考的底层思维,这些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扩散性思考和连锁反应。
真的有学习无用论这一说,很多人上了很多课,参加各种培训班,结果回到生活中没有一点改变,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生活,这种学习就是无用的学习。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太多这样的例子,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你看了。
你懂了吗?
你懂了。
你用了吗?
如果没有,这些知识多你来说只不过是信息而已。你在「得到」、「简书」、「分答小讲」等平台上的内容,不管多好,如果你没有去学习,它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学习了之后,它就成为了信息;只有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内化成来改变你的行动阈思考,信息才称得上是你的知识。
同时知识与知识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为,这些知识叫:临界知识。因为现在的信息量太多,你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信息都学习转化为知识,你只能通过学习关键知识——临界知识,找到知识的第一性原理,从而提升认知水平。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去学习学科的至高点知识,相当于知识的金字塔顶端知识,你就不需要再花时间学一些零碎的知识,因为你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已经是金字塔顶端。
对于临界知识,就像我们的数学1+1=2,你知道了这个最基本的知识之后,所有的加减算法都可以推演出来。你块一百块钱去超市买瓶矿泉水不需要掏出计算器来计算也知道找多少钱。比如经济学里的复利效应,就是一个临界知识,金钱有复利效应,时间有复利效应,同样,知识也有复利效应,而且知识的复利效应比金钱更有价值。巴菲特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里的滚雪球,指的就是复利。复利的力量非常强大,爱因斯坦曾经把“复利”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一个知识+另一个知识>两个知识,知识的积累会在脑袋里发生碰撞,你的知识量越多,能够碰撞出新的知识越多,这也是为什么专家做出的判断通常要比一般人准确,因为专家掌握的知识量更多,更全面。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然而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个维度,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
比如有一个幸存者偏差的理论。指人们所获得的有些信息可能会因为信息的提供方的匮乏(只有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会提供信息,“死人不会说话”),而使得由这些信息得出的结论缺乏普适性。但人们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忽视而把获得的信息过度概括。彩票的中奖率十分低,然而我们经常能看到媒体大肆渲染一些中奖的人,给人一种其实中奖率很高的错觉,那些因为沉迷于买彩票而不务正业的人,为买彩票走上歧途甚至妻离子散的人并不会被报导,也就容易被忽略。创业也是如此,很多人为了成功去创业,人们看到的是BAT的成功,到处是企业家的光环,而实际上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低,那些倒下的公司绝大部分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给了我们一个错觉。
还有就是确认偏误。指人们会倾向于寻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加关注,或者把已有的信息往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而忽视否认或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的现象。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在一场比赛中,你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对方,你会千方百计找出对自己不利的因素,结果果然是没有比过对方,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上面提到的书中甚至有详细的实验数据来证明确认偏误的存在。
这些认知偏差是人类在长期进化中遗留下来的错误记忆,如果不用理性和逻辑思维来解决,就对个人决策造成致命的影响。这就是认知深度的不同,产生的结果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