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X老师、C老师约练,我做了来访者,过程中刻意体验了一下没有确定目标时的感受。
我是一个真正迷茫的来访者,所谈话题没有被梳理过,叙述杂乱、没有条理。在我终结了那样的一个倾诉过程以后,如果咨询师问我一句:听你说了那么多,你最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也许我会大脑清晰一点,会思考“我想干什么?”在此基础上确立目标,然后围绕目标探询我为此有过哪些思考、做过哪些努力、还需要做些什么,咨询过程可能就比较顺利,结果也更有效。
这是我咨询后跟X老师交流的内容,也是鉴于昨天晚上的实操研习、自己上周的实操展示,以及王老师给出的一个妙招基础上的思考。
坚信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并不意味着要随便来访者说到哪里就跟到哪里,这是一种无目的的漫游,会给双方都带来无力感。这时候,咨询师想要发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专家”的作用,就需要紧扣目标提出定向性问题,引导来访者聚焦所欲,思考解决之道,早一些进入策略式谈话,让晤谈更高效。
“听你说了那么多,你最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是面对一个有强烈倾诉欲望的来访者时,最为简洁又有效的回应方式,是为妙招。
附一般化与重新建构的概念:
什么是一般化?
一.将谈话者特定情绪反应或想法,给予常态化的回 应。
二.表示所处的困境及其反应(特别指情绪反应)是 一般多数人都会发生的,是常态性的一种展现。
1.将负面事实,改以“主观”的部分知觉,加上“似 乎”、“看起来”,去绝对化。
2.一般化暗示谈话者一切的负面感觉是可以被理解的, 是暂时的,仍可改变的状态,是针对某些特定情境而 非生命全部的。
3.促使谈话者对他们的困难产生“去病理化”的思维。
什么是重新建构?
将所描述的负面事件,重新赋予新的正向意 义,或特别强调与反映其中的某些正向价值 与个人目标。帮助从问题中看到“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