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共读书目《优秀班主任60个管理创意》
作者:陈海滨 徐丽华
共读人:刘嘉琪
分享人:梁树丽
4月3日下午3:00-4:30在cctalk张爱敏工作室进行三月份共读书目的解读。
100分钟的分享,梁老师从大局出发,以小案例为原型,结合自身经历,向我们解读更为深刻的管理创意,一字一句的话语均体现别样的“创意”。
爽朗的话语,别样的创意设计,清晰的思路,默契的配合带给我们一场共读的盛宴。
梁老师以《爱心与教育》为基石,《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为思路,一下子让我产生共鸣,在我写的第9篇总结的时候,就是以这两本书开篇,只不过我的文笔比较稚嫩,没有升华。
梁老师按照读前、读中、读后的分享模式,这种模式开场更是拉进她与我距离,拉进我与读书的距离。因为我的思路就是这样来的。
读前:我看着导读题,开始读书,读完一辑后发现速度太慢,等还未读完,这本书的分享就要开始,而且要提交阅读心得,阅读心得一般以导读题为主。所以,我需要先把阅读心得给完成。借着这读完一辑的“契机”,我完成了导读题的心得。稚嫩的笔记,清晰的导读思路,流畅的文笔,一气呵成。读毕,梁老师说,她设计的导读题也是未看书之前的想法。
读中:每读一辑,在书上记录小篇的感受,小篇的主要内容;在张爱敏工作室专属笔记本上记录本辑内容的思维导图并把要点写下来;在简书记录本辑要点并进行扩展思维逻辑。
读后:再次翻看笔记,日更,运用这些灵感与创意洋洋洒洒又写了一篇读后感悟,自认为还是不错的;可是,和梁老师的解读相比我依旧是稚嫩,我没有上升层次,也没有和日常相结合,更没有拓展思考,所以,我只是停留在这本书的表层。
读前、读中、读后的感触,一层比一层加深。
感触于梁老师的多才多艺,画画、游泳、瑜伽、毛笔字,更有英语专业知识;
感触于梁老师的爽朗话语和说真话的性格;
感触于梁老师和杨老师默契的友情;
感触于梁老师带给我流于表面又要超脱于表面的阅读手法;
感触于梁老师的智慧之声,和月月、子琪连麦,为他们解决工作上的困惑。
或许我也该好好准备分享一番啦,激起斗志,留于表面又有超脱于表层,有思想、有内涵!
读书、学习、反思、实践……道路很远,坚定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