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金慧
今天是彩琴班开班的第一天,上午听了11位导师的公共课。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彩琴导师接受表彰的时候,当时特别感动也特别荣幸。彩琴导师给我们分析了近几年的中考题以及她的思考,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一直在教,看见作文我们给孩子们分析怎么写,开头中间结尾,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教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如何思考。一直是我们给出指令,他们接受,但是遇见一个陌生的话题他们就不会思考,这是我们教学中最需要的东西。彩琴导师一直强调我们的教学要走出教材,超越教材,回归生活。还有吴正宪老师的“依瓜寻藤,聚焦主题,顺藤摸瓜,建立结构”,我觉得虽然是数学,但是英语也通用。我们要学会把散落的知识拎出来,整合成一条藤,以主题为统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贲有林老师提到要独立备课:先看教材,再独立做教学设计,手写教案,而不是抄教案。这样就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与习惯。并且备课主要是备学生,备第二天的课该怎么上。王林波老师讲到要潜心阅读,勤奋学习。读教案,读期刊,读喜欢的书籍。我们要把学习落实到课堂,去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把专业成长的根扎在课堂。
听了这么多导师的课,我觉得实践很重要,学完之后一定要落到实处,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哪怕自己仅仅get到一点,两点,但是能把这一两点真正正正的扎根在自己的课堂,这也是我的收获。
下午彩琴导师打断了班委的原计划--介绍班委环节,而是开始了下一个环节。这就说明我们要学会放弃预设课堂,根据孩子们的真实反映开展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案只是预设,并不是真实的课堂。彩琴导师一直在追问,听完介绍,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反思是什么?他们讲的是你想听的吗?我们来学习不仅仅是向导师学习,也要向身边的同伴学习。
就这样在交谈中彩琴导师就已经开启了今天下午的讲座《素养时代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画像》,让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思考素养时代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当彩琴导师问世界三中全会几年举办一次时,我们都还在根据导师给出的数字计算,但是周口的张鹏程校已经给出了答案。作为他的邻桌,我发现张校手里除了笔记本,还有一本关于中国文学的书,趁间隙都会看几眼,还用笔做标注,在餐厅吃饭还带着耳机,和张校聊过几次,觉得他的思维真的很敏捷,学习力非常强。彩琴导师说我们英语老师的视野太窄,我们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国的文化故事,将中国的文化传扬出去,所以我们的教学要跨学科,这也是我目前最欠缺的,总觉得要把自己的专业弄扎实,上好自己的英语课,殊不知仅仅懂英语已经不够。
彩琴导师告诉我们素养时代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We are not teaching them, we are exploring with them.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要指向未来,但是未来是不确定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准备着做每一秒都在更新的导航,引导我们的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所以我们要苦练自己的本事,教会孩子们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世界在变,所以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改变。我要先跟着彩琴导师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然后在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去思考,去弥补自己缺失的东西。
感谢彩琴导师的付出,感谢朋云老师的热心招待,感谢班委的努力,感谢自己能做回学生,听了一天的课。累,但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