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梅州曾宪梓中学观评课心得

昨天陪同王博士一起奔赴梅州曾宪梓中学进行观评课学习,让我惊喜的是,虽然这两位老师之前只是经过了第一轮的观评课指导(本周为第二次)但是能看得出二位老师的学习能力很强且进步很大,一开始就进行了分组,且小组讨论流程也较为清晰,并且中间学生的答题环节老师也根据呈现的统计图数据使用了对应的教学策略。

当然其中也存在还需继续改进的部分,比如:小组讨论环节没有要求学生用红笔进行修改,也没有进行小组思考汇总并拍摄上传全班展示;又比如小组讨论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其中“一起议”的时间过长,导致压缩了后面其他课堂内容的时间;以及学生说出答案后先投票而不是等完成题目讲解后再进行投票(其中的顺序会导致投票结果完全不同)等等。

但是两位老师最大的点还是在于:讲得过多。特别是邀请学生进行发言时依然是老师帮忙做解释或复述。麻吉星追求的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既然要将课堂重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那就需要摒弃以往传统教学的“传授式教学”理念,真正放手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也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来讲,一位学生讲不全,可以请同组的同学帮忙补充。学生说话声音小,也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她更大胆地重新复述刚刚的表达。而且必须锻炼学生大胆上台对着全班来讲。循此以往,通过每节课的持续训练和学习,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对应的提升,并能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教师会更加放心于学生,而学生也能持续得到成长。因此老师们自己愿意放弃话语主导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对于本次王博士的点评,我还另外学到了几个标准:

①每个小组活动时间控制在7分钟内,期间老师根据需要调整小组流程及时间设置,并且一整节课可以开展多个小组活动。

②评价标准总分设置:

小学学段的评价总分可以设置为3~4分。

初中学段的评价总分则可以设置为5分甚至更高。

而对于视频录制评分,很多老师用的会比较少,好在昨天钟老师就进行了不错的演绎并进行了评价,遗憾的是没有进行拍摄上传,在播放视频的同时请学生进行回顾和给分。并且已固定化的评分标准完全可以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并要求学生先每项依次给分,最后汇总分数再进行反馈器打分。(整个流程细节很多,但是却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评价形式,提升评价能力。)

再来说两点我过后与王博士讨论的两个疑惑点:

1、关于答案集中在两个选项时,教学策略应该是小组讨论还是选项挑人。

王博士的回答是都可以。但是要根据选项答案,如果由多选项集中到两个选项就可以进行选项挑人,但是如果本身就是两组答案,那就可以开展小组讨论(结合小组统计图展开)。

2、在钟老师的预习单中设置了三道填空题,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课前预习并自行填空(根据课本自行核对),老师把这道题的重心放在了后面的小组角色演绎部分并结合评价给分,于是我设想如果填空题部分也是当堂完成答案检测可以怎么做?

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学生已先复习并当堂完成,那课堂开始可以先二人一组/四人一组相互校对批改,但是说出后马上被王博士指出这个策略太复杂,而且需要有标准答案,就算小组轮流批改,也无法保证答案正确。

接着王博士提出了另一个策略:可以直接拍摄2-3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作品,在不进行讲解前直接请全班进行投票,这样老师可以直接获取全班的集中数据和误区,进而开展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讲解。

最后是对于后面教师培训内容的加强纪要:

1、强调课件截屏和拍摄上传内容之间的区别。

2、根据需要补充手机端魔法教师中如何进行挑人操作。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观评课中的学习和收获总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