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读书笔记1——关于同侪chái教学法

什么是同侪chái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 PI)?

PI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教学生,也就是学生在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后,必须向其他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听取对方的说法。这一个将自身所理解的内容说给别人听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不论其想法是否正确,在洗手观念后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便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进一步深层思考,再通过与他人交谈的过程,固化自己原来已经正确的想法,或是修正思考错误的概念,使知识学习达到更加深化的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完成作答后,教师根据全体答对率来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2.若答对率超过70%,表示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理解该问题所代表的知识概念,教师只要进行简单讲解便能进入下一个知识概念的问题;

3.若答对率小于30%,表示多数学生无法掌握该问题所代表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仔细讲解。

4.当答对率介于30%至70%之间时,显示出学生之间对于该知识概念理解的分歧情况,也就是答案分布较为发散,此时教师应将学生就近分成不同小组,每组二或三人,每一个人应将自己的答案,以及选择该答案的想法想其他组员说明。这个说明自己答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对其他组员进行“教学”,也就是同侪教学。在同侪教学的时间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再次作答,或另外提出一个相同知识概念且难度相近的题目来让学生回答,然后依据相同判定标准来决定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是通过批改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方式得到学生对概念理解的信息。这些方式都是发生在教学之后。

使用 PI 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概念测试题的答题情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程度;当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或倾听或提问,了解学生对他们的答案是如何解释的。这些反馈信息使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从而使教学过程更有效。 

什么是同侪教学法(PI)?PI 教学方法由哈佛大学著名教授 Eric Mazur 创立,指的是在大学物理课程中,使用专门设计的用于揭示学生错误概念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测试题(ConcepTests),借助计算机投票系统(Computerized Voting System)或选项卡片(Flash Card),组织大班课堂教学,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这一方法利于在大班课堂教学中构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的互动的教学环境。

同伴教学法(PI)教学法则

PI 教学方法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预习,回答两个与阅读内容有关的问题,并指出自己认为难以理解的部分;

正式上课时,教师将一节课分成几个小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关键物理概念设计的,教师在讲授很短时间后,给出一个概念测试题(ConcepTests)并依此为核心组织教学;

学生从大屏幕上得到问题后,首先要独自思考,自主学习,然后将个人的答案用“应答器” (Clicker)传送给中心计算机,随后大屏幕上显示出学生答题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立即得到反馈;

借助概念测试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合作和关注概念的实质,是 PI 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之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