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第四章上学记第11条“求学生活值得写”阅读笔记

      吴老师在《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第四章上学记中提出的第11条建议“求学生活值得写”,谈到教师通过回顾自身求学经历进行教育反思的价值。

    1. 为什么教师的“上学记”值得写?

    教育反思的镜像效应:教师的求学经历是理解学生心理的原始样本。记录自己作为学生时的困惑、喜悦或创伤(如某次考试失利、被老师表扬的瞬间),能帮助教师共情当前学生的处境。

      职业觉醒的催化剂:通过对比“当年老师如何教我”与“现在我如何教学生”,可能暴露出无意识延续的教育惯性,促使教学方法的革新。例如,曾厌恶填鸭式教学的教师,可能在自身课堂中警惕重复同样错误。

      教育观的溯源重构:求学记忆中的关键事件(如一位老师的某句话改变了自己)往往藏着教师教育信念的根源,书写过程能帮助教师明晰自己的教育哲学。

    2. 如何写出有深度的“上学记”?

    聚焦“教育关键事件”:避免流水账,选择具有转折意义的片段。例如:小学一次被冤枉抄袭如何影响了你日后评价学生的公正性?

    采用双重视角叙述:既还原“当时作为学生的感受”,又叠加“如今作为教师的分析”。例如:那时我认为老师当众批评我是羞辱,现在明白她其实是想激发我的责任感,但方式欠妥。

    3. 这类写作对教师发展的独特价值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教师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中积累了大量默会经验,写作将其转化为可被审视、传承的显性知识。

      打破“职业麻木”的利器:通过重温自己初次接触知识的好奇心,重新唤醒教学热情,对抗职业倦怠。

      “上学记”不仅是怀旧,更是专业发展中的行动研究,它让教师从自身生命史中萃取教育智慧,实现“过去之我”与“当下之我”的对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