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故事的教育》读书笔记(二)
文/李现风
2023年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以以下三个出发点为目的:
一、书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书中的值得借鉴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
三、书中的美句,有鉴于哲理性的句子,提升自己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教育文化水准。
读《做有故事的教育》作者王维审读书笔记二:
自序给教育一个故事
7.叙事写作对写作者而言成长的价值会更大一些:一个面,叙事写作让一线教师获得了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教师们可以自己说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自己的观点,自己抒发自己的情怀;另一方面,故事写作使教师进入知识生产的前端,改变了教师在“知识、分配、消费”链条中的位置,提升了教师的科研地位。
8.其实,细想一下会发现,每次于已毕业的学生相聚,师生之间谈论的肯定不是知识和学问,也不是成功与成就,而是发生在彼此之间的那些值得回味的细节,那些有滋有味的故事。我觉得,这些才是给学生的人生营养,才是让学生的生命富有韧性和活力的人文质地。
9.因为每一个美好的故事里,一定包裹着某些价值观的内核,包含着真善美等人类的基本底色。这些潜在的教育元素一旦被打开,故事中最美妙的东西就会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建立起因果关系。
10.也就是说,叙事是可以育人的。它的育人价值的实现大致会遵循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抓住其中的关键事件,通过提升创新感和仪式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闪光点和值得一生铭记的故事,以此达到影响、改变和教育学生的目的;二是借助经典故事,有策略、有规划地对各种教育途径进行叙事化改造,以此提升教育现实的温度和情怀,实现教育的柔韧性和科学性。
11.故事是一种柔软的语言,故事中的温暖可以带给学生爱和鼓励,在不知不觉中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故事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故事中的细节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一种暗示,甚至是一份解决方案,从而让学生的行为发生正向的转变;故事还是一种教育艺术、智慧和策略,故事中的隐喻被充分挖掘并科学设计以后,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认识、改善行动,获得专业上和心灵上的双向成长。
12.故事是温暖的,好的教育一定要有温度。
因此,对一个教师而言,不仅要有自己的故事,还要学会用故事改变自己的教育,形成自己的故事教育理念,生成个人的故事教育文化。有了这些,教育才有温度。然而,从一个简单的故事持有者到一个智慧的故事开发者、使用者,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研究,以故事为核心的叙事研究。
13.叙事研究的研究者即当事者,研究的过程是对自己教育实践的再认识和再加工,是一种从内部而来的教育知识生产。自然,叙事研究就应该隶属“发现”的研究范式。他遵循自上而下的归纳逻辑,善于从故事本身中寻找内在的“结构”,而不是先入为主地用演绎的概念框架去提取故事。
14.我开始了系统的叙事研究,不仅把曾经散落一地的实践经验串联成了体系完善的教育行动策略,还一点点地构建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许叙事教育。
15.一旦教育事件变成了故事,就淡化了那些苦着的、疼着的过往,就具有了经验的价值和情感的意义,就具有了警醒、借鉴和改变的实践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写故事,把生活里的记忆和行走的烙印一点点刻成文字,缀成故事。
16.现实,是因为我可以真切地看到并感知教育里的种种困境;理想,是因为我坚信教育改良的可能,可以确认这样的信念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