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前脚忙完少先队辅导员比赛的工作,后脚就马不停蹄地准备班主任分享。充实是这段时间的主旋律,今晚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也赶紧来记录下最近关于新班级沟通的事。
从我接手的时候,前任班主任就告诉我班内同学关系紧张,互相辱骂、甚至打架事件时有发生,让我特别关注的名单上有十几人。
今天下午,我刚要准备分享,学生a就跑进来告诉我:老师,b,c,d三个同学给我起外号叫我“xxx”(侮辱性外号),体育老师都听到了。好多同学还跟着他们学。体育老师让我来找您。另外,e同学站到我桌子上了。
我看了小a,心里大概了然,让他先回去,再用内网通叫来了小b。
我没有一起叫四个人,而是打算逐一攻破。(内容过长,今天只记录小b沟通记录)
小b入班以来,和我关系比较亲近。他嘻嘻哈哈的过来,以为我要安排他干活。
我让他坐到凳子上,反思最近有没有做的不合适的行为。
一开始他是否认的,我耐心等他思考,他迟疑的说“是小a的事情么?”我借机让他自己说出做了什么。期间他还想“辩解”,说只是和c同学互称,不是说小a的。
我心里很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没有戳破。而是问他“既然你们互称,说明你们都接受这个称呼。那我以后就告诉同学们,叫你xxx1号,叫他xxx2号。你愿意不?”
他沉默了,然后说不愿意,开始真正“坦白”。
由于他的性格是吃软不吃硬,因此在和他的沟通过程中,我以柔为主。
一是强化问题的严重性。我和他共同辨析这个“外号”所带来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容易引发的严重矛盾,后续影响。
二是引导他如何不盲目从众、择善而从。由于他和小a之前有过严重矛盾,我引导他要心胸开阔,放下过去的“恩怨”。
三是鼓励他坚守正能量。因为前期我经常和家长肯定孩子们的进步,他很高兴被老师表扬,所以我鼓励他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沟通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动怒,而是心平气和的引导,让他设身处地的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也给了他改正的机会,在班里不点名的强调要避免类似事情发生,也没有告诉家长——任何时候,都要给孩子的错误打个活结。
今晚上进行班主任分享前,我的手机突然收到了他的消息:
佳姐,我知道这次的错误了,我感觉我确实做的有点过分了,我想了想我是得给你说。
我确实是有点调皮,我怕老师你把我想成你面前一套背地里一套,(虽然)我感觉应该不会的[流泪],最近这几天上课有些调皮,老师我也知道你和我妈经常夸我,我感觉我有些辜负你了老师。我已经知道错了。
这比什么消息都让我高兴。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我相信,这是小b真心实意的反思,我也相信,他一定会有所改变。
我同时也提醒自己,任何孩子在改变过程中都会有反复,只要有耐心,一定会培育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