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公《天台山赋》掷地有声(金石之声)《世说新语·文学》
【原文】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今译】孙兴公(孙绰)写成《天台赋》,拿去给范启看,并且说:“您试着把它扔到地上,定会发出金石之声。”
范启说:“恐怕您的金石之声,不是宫商角徵羽当中的中和之声。”但是后来范启读了《天台赋》,每逢读到美妙的文句时,总是赞美说:“这应当是我们这类人想说的话呀。”
【赏析】
孙绰作《天台山赋》(一名《游天台山赋》,孙兴公(孙绰)在序中把天台山与蓬莱仙山相比,全篇词旨清新,虽流露出求仙思想,但文辞工整秀丽,颇有情韵。)(“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而界道”便是《天台山赋》中的名句。)
孙绰完成《游天台山赋》一文后,拿给他的朋友范启欣赏,(范荣期:范启,字荣期,晋慎阳(今河南正阳北)人。以才义显于世,官至黄门侍郎。)
孙绰还开玩笑地自夸其文优美、掷地有声,说:“你如果把我的赋掷在地上,你把这篇文章摔到地上试试,一定会发出如金石般的声音,有金石声!”(金石声:用金属和玉石制成的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优美,用以称誉文辞优美,声调铿锵。)
范启见孙绰太自负,便略带讽刺地说道:“恐怕你所说的金石声,是不成曲调的金石声,不是正统的宫、商那么美妙好听的声音!”(宫商:指符和五音之声。古代把音阶定为宫、商、角、徴、羽五音(一称五声)这里以“宫商”代表五音。)
但范启后来读了《天台山赋》,只要读到好的句子,还是连连称赞,赞美不已:“这应该是我们这些人的语言”(范启以文才自负,把自己和孙绰看成文章高手,以为只有他们才能构思佳句)。
孙兴公,孙绰,是东晋诗赋大家,与书圣王羲之交好,博学能文。年轻时的孙绰性好山水,闲居于会稽一带(今浙江绍兴)达十余年,期间他曾写下《遂初赋》表达自己的旷世之志,后来在征西将军庾亮的推荐一下,出任章安令,章安就是现在在浙江省台州。章安(台州)距离佛教圣地天台山不远,孙绰常去寻幽问险,天台山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也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早在东汉时期,天台山即以灵异闻名于世。东晋时期的政治、社会动荡不安,诸多人都寄情于佛老玄谈,借以逃避现实问题,而孙绰不仅信奉佛教,与当时的佛教高僧竺道潜、支遁也都有往来。《游天台山赋》就在孙绰的兴之所至而诞生,孙绰在赋中或多或少加入自己的神游与想象。然而,全篇文章充分反映出当时的文人的隐士性格,文学上的造诣不可泯灭。
后人便以“掷地作金石声”,或称“掷地有声”,比喻文章文辞优美、字句铿锵有力,就如同钟磬等乐器所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用来形容写得好的文章 elegant and valuable.
用“金石”的声音来形容一篇好文章,突显出中国文字本身所具备的声韵,让文章的可读性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