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教师的读后感

怎么走进学生心里?

走在问题前面。教育中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提前预测到并加以排除。之所以没有排除,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件事在我们心中重要程度还不够。二是我们缺乏相应的职业习惯。职业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尤其是诸如迟到、不交作业、教室卫生脏乱差等常规问题,是靠职业习惯解决的,而不是靠暮省、靠讲道理解决的。习惯本身意味着程序和标准,你持之以恒地坚守它,最终,它会成就你。确实是这样的,比如我几乎天天都会从我们班的公共区路过,当发现没有打扫时,我都会第一时间提醒;发现打扫很干净,我会及时表扬。因为天天抓时时抓常常抓,公共区卫生还是比较理想。

在天赋和努力之间,决定的因素实际上是习惯,因为习惯决定让我们的生命在怎样平台上运行。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不依赖于创造性,而是依赖于自动化水平,即习惯水平。

就像谈恋爱一样教书育人。爱一个人经常是自己的事,与对方无关,我们要学会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是一个人自我成就的最好的方式。反思:不要把精力用来对付家长和校长,而要用于去爱自己的班级、学科、学生。有了爱,我们和学生才会有感情基础,才会有关系基础。反思:老师的爱体现在哪里?学生不会做题时,我们不是辱骂责怪,应该是循循善诱;学趴着不听讲,我们应该轻轻走过去关心一下他的身体状况;学生总是不读书`背书时,我们可以把他喊到面前来教他读,陪他一起读……

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老师。就是我们老师要有同理心、同情心。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和感受问题,特别重要。首先是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当成我们的老师,通过改变自身去不断地影响学生。魏老师讲到了许多技巧:尽量不要公开点名,批评学生表扬宜公开,批评宜私下;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甚至都不要轻易表扬学生,而是分享学生的作品与成就;不要等学生出问题才去关注他,平时就要关注和关心学生,并且知道如何真正地关心,以及如何分配你的关心;避免收买学生或粗暴对待学生,要将友善与原则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师的权威,学生就会追随你……反思:只有真正地爱学生,真正地站在学生立场去感受问题,才能不麻木,才能在处境中找到最恰当的反应。其实,优秀教学跟技术、跟你的学历无关,优秀教学都源于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

我们的确在教育孩子,但是更为根本的,我必须学会和孩子共同生活。只有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同行者和导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