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BT认为没有阻抗,提出没有阻抗的来访者,只有不懂变通的咨询师,阻抗说明没有看到来访者,我们探讨的是不是不是来访者想要的。
一、识别和处理阻抗现象
1.阻抗的表现
定义: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 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程的一种现象。
拓展:①SFBT一般不会去分析,认为这样做一是来访者可能否认,二是可能来访者认同,容易形成依赖。
精神分析做到一定程度也不会去分析,往往咨询师说的很少。
警惕被暴力分析,没有多少理论支撑或理论依据、脱口而出的往往会这么干,要警惕,不要被暗示。
学习心理学随时容器大,比较稳。
②咨询中出现阻抗,不要认为他是针对咨询师的,如果是孩子,不要认为他是故意的。
2.阻抗的本质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 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
拓展:人暴露自己其实是有很大的风险的,下意识会这样做。
所以咨询中:不要有太多的反应或赞美。这样来访者就愿意讲更多。
痛苦的模式已经熟悉,改变的不确定性,当一个人痛苦的足够深才会下定决心去改变。
二、阻抗的四种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语、赘言,尤以沉默最为突出
拓展:咨询师因为哪些方面可以做到淡定?对于结果的接纳,有效果就有效果,没效果就没效果,所以态度就是随缘。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4) 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不履行安排、诱感咨询师、请客送礼
守住咨询师位置,这是对双方的保护。
2.阻抗产生的原因
(1)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开始新行为和结束旧行为伴随的痛苦
(2)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继发性获益)
从失调行为中获益和掩盖更深一层次的痛苦(3)阻抗来自对抗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想得到赞同、证明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也对自己无能为力、没有发自内心的求助动机
三、处理阻抗现象
(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
①了解阻抗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②不必把阻力问题看的过于严重
③不必草木皆兵使咨询气氛紧张
无力说明用力过度,失望说明期待过多
用力要用在认真倾听并努力听懂。
(2)正确地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
①应有明确的认识
②取得对方的信任
③着手解决引起阻抗的自身有关问题
(3)以诚悬的态度帮助求肋者正确对待阻抗①告诉对方存在阻力 ②确认阻力存在③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以解释阻力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突破阻抗的关键在于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
来欢迎去不留。怎么调动他的积极性?找到他在乎的、看重的、想聊的。然后拔出萝卜带出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