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吃早饭,孩子正好在上网课。我在桌子另一旁吃着,无意间注意到:老师让大家自由朗读时,平板里都传来其他同学读的声音了,就他只看着平板,嘴巴不动的。
我真想提醒一句:喂,你倒是也读啊!
可转念一想:怎么学习,是他的事。我猛然间来这一句,就是打乱了孩子自己学习的节奏了。我平时都没参与到孩子全程的学习里,只是今天偶尔看到了一幕,就想当然指挥孩子,这合适吗?
虽然我觉得大声读出声音,是学语言很好的方法。可这是我以为,我别总拿“我以为”去指导孩子,好不好!
如果你实在想说,别在这个当下,等合适的场景,再和孩子探讨下,是不是比眼下,马上给孩子指出,更能让孩子接受呢?
就像昨天,孩子怒火中,情不自禁敲打平板,我也没在孩子发火的当下,马上制止孩子不要敲平板了,也没吼着说我心疼平板被敲坏。而是吃中饭时,看他心情还好,就半开玩笑对他说:“宝贝,平板稍微爱护一点哈。我的预算里,没有一年之内,给你买两个平板的打算哟。”
嗯,和青春期孩子沟通,一定找准时机,别非要在事发的当口,就冒着火,一股脑儿,全部倒出来。那只是在缓解你自己的焦虑,满足自己发泄的快感而已,对事情的走向,没一点好处。
PS:
今天读丛非从的文字,正好有一段话,应证了今早的场景:
“ 一个好的沟通是这样的:你说话的时候不委屈自己,不强迫自己,照顾到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觉得舒服;也照顾到对方,看到对方的感受、承受力等,让对方觉得舒服;也照顾到情境,选择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合适的方法,交流合适的问题,能把问题说明白。”
晚上,孩子在上传老师要求他们朗读的英文课文,我默默听他读完,肯定道:宝贝,你读得真好听呀!妈妈也每天大声朗读,感觉到大声朗读可以让人心胸开阔,记忆力也提升了,还培养了语感。
孩子来了劲,把他朗读的英语书拿到我身边,告诉我他正在读的是什么文本,要我也读读看。我欣然同意,带着快乐读起来,虽然这文本对我来说,并不太难,可我装作有几个长单词,我读不来,请教他,他更有成就感了,乐此不疲教起我来,我虚心学着,他更得意耐心地教我读了。
等我一遍读完,也是他带领我,更高效地学习了,我俩都在这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获得了新知,这感觉好极了。我再随意说一句:老师上课时,请你们自由朗读时,你也这么读出来,一定很有效果。
也许孩子不一定马上就会去做,但我用这样分享和互动的方式,表达了我的想法,一定比早晨在事发当下,怒气冲冲命令他必须去做,无论对孩子心理还是实际应用上,都更有效。温柔的清风,永远好过刺骨的寒风。
而这样的智慧,只能在内心平和,时时觉察和思考中,才能生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