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这条路上我算是刚起步,也可能持续起步下去,因为每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也就需要新的学习与成长,之于硕爷之于我们,这点不会改变。
两周岁之前,我们对他的养育重点定义为身体健康,安全感强。
量化指标是身高体重的数值,进医院的次数以及跟我们说“再见”的直接自然程度。
尽管粗暴简单,也仅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评估方式了。
吃是婴儿的天职,是他们快速发育所需的,聪明的生命会大包大揽,只要他愿意。
为了维护他的这种“意愿”,我尽最大努力保住他的好胃口。
六个月之后一周岁以内,我给他最本真的味道,酸甜苦,都尽量保持原味,硕爷不喜欢的苦瓜最多用水稀释,其他不加人工甜味和咸。
能单独吃就不混合,能混合两样绝不多加入另外的食物。牙齿不全的时候水果最多吃泥,绝对不给搅拌成汁,更不会拿来代替白开水,除非生病滴水不进;吃饭定时定量,直到现在,从未改变,即使是出门旅行,他的三餐照样,只是在吃什么上稍微简单。
至于安全感,给他熟悉的环境,减少变化,尤其是居住环境和陪护。我想,在他建立规则意识的过程中,“一成不变”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硕爷一个月之后开始喜欢抱睡,尽管懂得那么多不该抱着睡的道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抱着他睡了两个多月;他睡觉的地方除了外出旅行没有变过,目前为止,全部是爸爸妈妈陪睡;上班必须抱抱亲亲并对着脸摆手说“再见”,即使他全然不懂,我们也照做,直到说出“妈妈上班了”,他头都不扭地干脆喊出“拜拜!”
其实,目前为止我也无法判断硕爷的安全感是基因遗传还是长时间以来给他建立的规律和规则,毕竟,爸爸妈妈的性格是很有可能不会让硕爷表现内向化的。
无论如何,他一点不粘人而且讲得了听得懂道理,这点一直让我们欣慰。无论是姨奶、奶奶还是外婆,跟谁他都很适应,也非常听话。
快两周岁的时候,我觉得可以放手了,除了每天固定时间段陪玩和陪睡,有关硕爷的大部分都不归我管了。反正,他吃得好玩得好睡得好。
唯有一点——我依然无法离开他一整天,目前为止不想改变。也因此,我放弃了很多出门学习的机会,但我很清楚我的选择,三岁之前我离不开他,他应该也会不想有一整天看不到妈妈。
居安思危,尽管不适合用在育儿上,也大差不离吧。他现在这么省心,可能仅仅是我自认为省心吧,也意味着我其实并没有完全跟上他的节奏,问题以潜伏者的姿态躲在某个地方窥视着我们,等到合适的时机来个措手不及。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穿上新鞋的人会小心翼翼地绕过泥泞,但只要他一失足弄脏了鞋子,就不再那么珍惜了,当鞋子完全脏了时,他就会不再顾忌泥泞,结果将鞋子弄得越来越脏。
防微杜渐也好,未雨绸缪也罢,至少要有预见某些问题的意识,才不至于真的败在那些问题上,一些关于育儿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硕爷成长得很快,快到来不及思索他已经会唱会跳会喜怒哀乐,我希望可以跑在他的前面,提前了解他以及他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来防止以后无法跟上他的脚步。
最好的办法除了学习并无其他,就像我对硕爷的希望那样,我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前,也得尝试可不可以成为那样的人,至少得体验一下成为那样的人会遭遇什么困境,需要付出多少。
这条路很长,要学的太多,这个挑战不得不接。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给他的最好成长环境是家里的学习环境,总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到学校或者社会中去,毕竟我们是彼此的百分之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