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曹公奇
如果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那么,一个教师的阅读史,就是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大凡教育界有影响的名家、名师,也就是学者型的教师,无一不是热爱阅读的人。热爱阅读、读书量多的教师,自然会是知识丰富、思想敏锐、精神积淀深厚的教师,也自然会是视野宽广、善于思考、敢于探究的教师,更会是教育有思想、教学有水平的教师。
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工作后很少读书,甚至没有读过一本教育教学专业著作,没有订阅过一种教学专业杂志,特别是语文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教学生阅读,自己却很少阅读甚至不阅读,以忙碌为借口,只管一头扎进题海里,拼题、做题、考题、讲题、评题,甚至以阅读检测代替阅读教学,用题海代替学生学习。有的老师虽然也有一些阅读,但是阅读没有计划,基本是碎片式阅读、浅层化阅读,读的是一些逸闻趣事、心灵鸡汤之类的东西,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帮助并不大。这种状况,严重地限制了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也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老师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空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学生跟着老师,沉溺于题海之中。我们培养了一批批只会做题、不会阅读、思想荒芜的学生。这种状况,害莫大焉!
北大著名学者、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在《名师成长丛书·总序》(长春出版社2014年版)中说:“现在社会心态浮躁,拜金主义流行,大家都没完没了地忙,很难沉下心来读书做事。但教语文是要心境的,语文课人文性最强,教师的学养以及人格素养就格外重要。讲学养,既是教书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因此,无论多么忙,最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不要一窝蜂都在应对现实需求,评级呀,教学检查呀,还有没完没了的各种事情。当然这些都要应对,谁也不可能完全超越,但要保持一份清醒,一点距离,免得被动地全部卷进去。”温儒敏先生说得很实在,我们虽然不能够超越,但要保持一份清醒,要静下心来读书,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因此,2015年,陕西省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成立后,我就首先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始阅读教育教学著作。先后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重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等语文教学专著,并重点研究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定的原则与策略。其实,虽然工作室成员都是一线优秀的语文教师,多数是省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但是许多人原来也很少甚至没有读过教学专著,有些专著读起来也很费力。我鼓励他们坚持读下去,哪怕是读得一知半解也要坚持读下去。为了加强阅读的理解感悟,我在QQ群里组织他们进行专题交流研讨,并将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上。我又鼓励他们写读后感,把他们写得好的读后感推荐到《教师报》等报刊上发表。这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我的工作室成员们,自发地找书、买书, 不断地阅读。通过阅读,他们对许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有了自己的主张,不再是盲目地跟风或模仿,不再是邯郸学步、西施效颦,因而他们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不断提升,在专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断向学者型教师靠近。现在他们不同程度地读了一些教学专著,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30多篇,最多的发表了20多篇,应邀做学术报告100余场次;在课堂教学方面,获得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的就有4位,在全国、全省教学研讨会及送教下乡等活动中,上观摩课130多节。这些成绩,其实都是阅读引领和促进的结果。
我自己的阅读,主要也是集中在教育教学专著、教育报刊等方面。近年来,仅我读过的语文教学专著,就有20余种,每年订阅专业报刊10余种,这些丰富的阅读促进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深思。如果说我对语文教学还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如果说我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还有一点帮助和扶持,如果说我自己还发表了几百篇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出版了几本教学专著,也赢得了一些虚名,那么,我要说,这都首先要归功于阅读!
如此说来,教师热爱阅读了,不仅仅是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品质的提升。工作室的许多老师,用自己的阅读来引领学生的阅读,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和学生同写一篇文,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火种,培养了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并且用阅读滋润了学生的心田,涵养了他们的生命。
那么,作为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成就自己的专业发展,真正做一个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到底应该读哪些书呢?
一是教育理论著作。许多人认为,教育理论空洞、抽象,不好读,也难懂,读了也不能直接拿来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艺术没有用处。其实这是一种天大的误解。读了教育理论著作虽然不能直接拿来马上使用,但它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南。所以说,教育理论著作是我们教师立身、发展的基础。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可以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更有底气,更富特色;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教育探索,可能都会走许多弯路、甚至错路。每位教师都应该有一定的教育理论阅读储备,比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等方面的论著。有这么几本教育理论著作垫底,我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思考,就不会人云亦云,就不会盲目跟风,就会循着教育规律办事,就会依据教育理论立身。
二是学科专业著作。每个教师的专业不同、学科不同,但都要有本学科深厚的专业学养,要对本专业已有的研究成果有所知晓。现在,课程理论、学科理论研究发展都很快,教学实践研究也在时时更新,这些都是课程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名师们的实践研究成果。比如语文课程方面,出版了许许多多学科教学专业著作,都是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最新成果。作为教师,不了解、不学习这些学科的专业研究成果,就不清楚自身专业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自己的教学就无法在大家研究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所以,我一直倾向于教师一定要读一点自己学科的专业著作。当然,专业著作读起来肯定费事,理论性强,较为抽象难懂,没有文学作品或者大众畅销书读起来那样兴致高、速度快、易理解。但这正是加强自己专业修养、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阅读。所以,著名特级教师张玉新呼吁老师们,当务之急是“啃”读一本垫底的书。他所说的“垫底”的书,当然包括学科专业著作在内,关键是要“啃”读,下功夫读懂读透,真正融化在血液里,而不是蜓蜓点水、走马观花般的泛泛阅读。
三是社会人文著作。教师读书,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及专业范围,其他的诸如政治、哲学、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文学、宗教、科学等等方面的著作,都可以适当有所涉猎,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各种书籍品种繁多,浩若烟海,我们的阅读如何选择?首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著作阅读,比如喜欢人物传记,不妨多读点人物传记;喜欢美学,可以选择多读点名家的美学著作。其次,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著作阅读,比如,语文教师可以读读有关史书,读读著名的文学作品等。第三,可以选择自己的“短板”去阅读,如果自己文言功底不够扎实,可以选读一些经典著作,比如《论语》《孟子》《史记》《古文观止》等。第四,可以选读一些开阔自己视野的书籍,比如一些文化类、科学类的书籍。这些书籍,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用途,既可精读、细读,也可浏览、略读,不必强求一致。
四是教育专业报刊。教育教学专业杂志,如《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陕西教育》《教师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建设》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教学专业报刊,是语文教师教学、教研必不可少的案头报刊。通过教育教学专业报刊,我们可以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了解学科研究最前沿的动态和成果,这样也有利于我们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我觉得,每位老师至少应有一种教育教学专业报刊,保证自己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情况。我自己订阅了十多种教育教学专业报刊,虽不能把每一份报纸、每一期杂志都从头到尾地阅读完,但是,我可以全面浏览,进行选择性的阅读,从而保证对中学语文教学最前沿的动态和最新的成果进行了解,这也是自己进行教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不但要爱阅读,多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要加强学科课程的专业阅读。再说,阅读不仅仅是为了阅读,读了要有思考,读了要有收获,特别是教育教学专业著作,本身读起来有难度,读完后一定认真思考,仔细体会,真正领悟专业著作中的观点和精神,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进一步体会理论的深邃精妙之处,真正做到让阅读获得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丰富我们的精神底蕴,引领、促进我们的学科专业发展。
教师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他那丰富的阅读数量,宽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阅读习惯,精深的思想认识,丰润的精神世界,自然会有一种儒雅迷人的风度,一种与众不同的风采,对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对处于积极上进的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吸引和引领。喜欢阅读的教师,自然会引导学生去阅读,给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或者与学生共同读书,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交流读书的感受与体会。这样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才是符合课改精神的佼佼者。
马克思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余秋雨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教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师,如果想摆脱平庸,如果想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就非饱读诗书不可,就非饱读教育教学专业论著不可。饱读诗书的人,也许不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教师;但是,要想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饱读诗书才行。所以,我们要通过阅读,成为精神上的贵族,思想上的富翁,从而引领我们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我们的学养水平和教学水平,力争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发表于《陕西教育》<教学>2018年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