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小人书,故事生动有趣,至今读起来依然是津津有味。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东坡是别号,宋代著名文学家,四川眉州人,才华横溢,年轻时期,却也难免有些高傲自负。今天分享一个经典故事:《三难苏东坡》,出自明末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
故事中关于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进行了改编,两人本政见不同,在这里却成为师徒,包括苏州被贬黄州在故事里也另有解释,所以这个故事仅供娱乐。
当时宰相是王安石,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人称荆国公,也是苏东坡的老师。
苏东坡在湖州当官三年,任期结束回京后,前去探望恩师王安石,而相府的守门官不认识苏东坡,称丞相还在午睡,便安排苏东坡在门房等候。
徐伦在相府掌管书房,看到苏东坡在门房,就把他请到了东书房,并命人上茶,好生照顾。
徐伦有事就离开了,苏东坡看到桌上的笔砚,墨汁还没有完全干,便知道丞相刚才在这里写字,下面有一张纸,纸上题“咏菊”,这是王安石没有写完的诗稿。
苏东坡暗笑道:三年前,此老下笔千言不由思索,如今却大有不同,可谓是“江淹才尽”。
诗稿上写着: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黄花就是菊花,菊花耐久,即便是枝干焦干也不会落瓣,如今老师却说吹落黄花,肯定是老师错了。
苏东坡提笔便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以后,担心老师来了看到后会发生争执,就要把诗稿带走烧掉,又怕老师找不到诗稿而责怪徐伦,最后还是把诗稿放回原处了。
苏东坡准备离开,把名帖交给守门官,并烦请守门官转告丞相,今日来过,待明日早朝之后,会再来拜见,随后骑马离开了。
王安石醒来以后,看到未写完的诗稿,认出来苏轼字迹,骂苏东坡才疏学浅却不自知,还讥讽自己,转念一想,苏东坡并不知道黄州菊花花瓣是会落的,于是谏言让苏东坡去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东坡临行前来到相府,王安石对苏东坡说道:老夫幼年生了一种病,很难治愈,现在年老复发了,太医说需要瞿塘中峡水烹阳羡的茶,可以治此病,苏东坡就是四川的,于是希望他能带回一坛中峡的水,苏东坡答应下来。
苏东坡来到黄州上任,结识陈季常,两个人常常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一转眼,就到了重阳之后,几日大风过后,苏东坡邀请陈季常去后园赏花,这花便是黄菊。
来到后园,菊花瓣洒落在地,可谓是满地铺金,苏东坡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想起来王安石的诗稿,心中惭愧不已。
每逢冬至,官员要送贺表进京,苏东坡便奉命回京送贺表,他记得王安石嘱咐取瞿塘中峡水,雇船顺流而下,见到嶙峋峭壁,想做《三峡赋》,却不知不觉睡着了,等醒过来,已经到了下峡。
苏东坡让水手调头回到中峡取水,奈何逆流而上,加之上峡中峡水乳瀑布,船只无法停靠,苏东坡问水手,这三峡之水,哪一峡水好?
水手说道:三峡相连,流水相通,都是一样的水。
于是,苏东坡便让水手灌了一坛下峡的水,带着贺表,赶赴京城。
苏东坡先来到相府,叩拜丞相,奉上峡水,王安石命人煮水烹茶,随后便问苏东坡:这水是中峡水?苏东坡说是,王安石大笑说道:这明明是下峡之水,你又来欺骗老夫。
苏东坡震惊,您是怎么知道的?
王安石说: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太急,烹茶味浓,下峡水太缓,烹茶味淡,唯有中峡水烹茶浓淡适中,这水倒入茶中,很久才见茶色,因此确定这是下峡的水。
苏东坡又一次汗颜,对王安石深感佩服。
苏东坡先来到相府,叩拜丞相,奉上峡水,王安石命人煮水烹茶,随后便问苏东坡:这水是中峡水?苏东坡说是,王安石大笑说道:这明明是下峡之水,你又来欺骗老夫。
苏东坡震惊,您是怎么知道的?
王安石说: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太急,烹茶味浓,下峡水太缓,烹茶味淡,唯有中峡水烹茶浓淡适中,这水倒入茶中,很久才见茶色,因此确定这是下峡的水。
苏东坡又一次汗颜,对王安石深感佩服。
随后,王安石知道苏东坡善于作对,这一年又是闰八月,十二月立春,出了个对子: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让苏东坡来对。
苏东坡对不上来,羞愧得满脸通红。
王安石言:老夫若不是亲自去过黄州,看到菊花落瓣,怎会诗中乱写,若没有读过《水经补注》怎么会知道瞿塘水性,读书人应该谦虚谨慎,细心观察才是。
苏东坡深感自己才疏学浅,曾以为自己博学多才,天资过人,现在想来,还差很多,自此以后,便不再傲慢轻视别人了。
故事中以年少的苏轼狂傲无知为出发点,讲述被王安石“教做人”的小故事,但我们都知道,王安石是著名的政治家,而东坡的文学造诣是远超王安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