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梁艳分享891天。网络中级五期。2019.09.29
今晚是讲师七期磨课时间,由于网络信号不是很稳定,听的断断续续,但即使这样也不影响学有所获:
1.不论是微课还是什么课,事先都要有一个清晰的架构,做到心里有数。最好在大的框架下,再列有小的提纲。上台亮相前,如果能够“预讲”一下更好,这样有助于微调,也能更进一步完善内容,丰富实例,因为在讲的过程中,会有即兴发挥——会突然想到或恍然大悟或灵光乍现。
2.代入反转。距离地面课学习了刘老师自创的“代入反转”法,到现在已有半年时间了,每每做课件时,心里面都想要使用该方法,但每每自说自划时,总感觉缺点什么,没有刘老师的例子那么恰到好处,能调动听众参与的积极性,也不能“一针见血”的戳到听众急于想打通的“痛点”,或者由于信心、底气不足,所以本身的胆怯造成“预讲”时的态度、语气、表情、眼神有些“羞涩”,又或者对听众各种反应推测害怕有异议时不知如何应对,所以一直都不敢大胆地去试一试。今天再次听刘老师讲解“代入反转”法,似乎能够转过弯来了,抓住其核心:将听众代入生活中常见的但日常中又不认为自己有“问题”的场景中,真切地感受这个过程——带给自己思考、想法、情绪及情境中自己最需要他人关注的是什么?然后想象同样事情同样的场景自己又是怎么对待他人的?处理事情的过程有没有考虑或感同身受他人的感受、需要、情绪?知道了理论上的步骤,接下来就是要在地面课上去试,在实践中探索、总结。
3.先模仿,再超越。这是知易行难。不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也,先将刘老师的经典课(成绩提升及亲子教育)翻讲一遍,即使照搬照抄的,一字不漏的,只要用心去揣摩,按照自己的风格去探索,慢慢地一定会有自己的“东西”出来,不能说短期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起码讲一遍会有一遍的思考、感悟、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