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旧是《被讨厌的勇气》分享几点感悟
应该明天就能看完了~
把焦点放在喜欢你的人身上
书中这样说到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
这种时候,是关注讨厌你的那个人呢?还是聚焦于非常喜欢你的那2个人?抑或是关注其他作为大多数的7个人?
缺乏人生和谐的人就会只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来判断“世界”。
现在有些人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以把关注点放在了不喜欢他的人身上,导致自己在人际关系当中感觉非常的累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我特别喜欢一句话,我们要活成榴莲的样子,让喜欢的人特别喜欢你,让讨厌你的人特别讨厌你,又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所有人喜欢(况且即使是人民币也不一定是所有人都喜欢)
存在即价值
有人对于价值的评判是“行为标准”,就是你做了什么事情才会有价值,比如努力工作,好好学习,听话懂事
但是文章中的老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就是“存在标准”
比如说有的家庭出现了病重的人,这个时候其他家人心里肯定只有一个想法,只要活着就好,其他都不重要
再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运动样样满分,然后上好大学,进大公司。
然后如果孩子哪里没有做到,就会从理想形象的100分中一点一点地扣分。
这种就很容易出现失望和落差
换个角度来想,我们没有必要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一点一点的加分。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工作狂”们也许会辩解说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但其实这也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这也是只靠“行为标准”来认可自己的价值。
一旦他们如果上了年纪退休了,没有劳动力,他就会感觉没有了价值,很难去进行后面的生活。
但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应该全都给予关心。也就是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所以工作和家庭是可以平衡的,想知道怎么平衡的话,可以来找我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