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传习录(卷中)


【二〇〇】教约总纲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知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译文]

每天的功课,先要考查德行,而后是背书、朗诵,再次是练习礼仪或功课,再读书、讲课,最后吟诵诗歌。大凡练习礼仪、吟诵诗歌,均是为了存养儿童的本性,使他们喜欢学习而不会感到厌倦,从而没有闲暇时间去干歪门邪道的事情。老师们知道了这些,就知道如何实施教学活动了。即便如此,显然这里只说了个大概,毕竟“要真正弄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就在于各人的领会了”。


释疑:

但凡练习礼仪、吟唱诗歌,都是为了常常存养小孩子们的本心,使他们喜爱学习孜孜不倦,没有闲暇工夫花在歪门邪道的事情上。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让各位学生站起来汇报,在家里头敬亲是否真切,那叫考德。然后背书,然后洗礼,或者是写大字。那时候毛笔字叫作“见面宝”,这个人字写得好不好,特别影响这个人的官运。所以说写仿是一个人的必修课。然后念书、讲述,然后歌诗。不要以你的意压迫孩子,你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该知道怎么教了。

真正贯彻落实怎么样,还在于每个人,包括教员,包括学生,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基本认知,都靠人。规定是规定,落实得怎么样,还是看人。就看每个人怎么样,还得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教约》,还有《训蒙大意》,它里面的思想就是一个人格教育,除了读书识字以外,还有一些行为上的、以培养人格为宗旨的大素质教育思想。


传习录中集至此已经整理完成,感谢群里学友的共同努力,也隔空向周月亮老师及其他引用文章的老师道声谢谢!文字多有借鉴之处不再一一注明。学习以传习录原文为主,心若悟时何需这么多解说,所言只为那初学者接引入门。

净心斋致力于心学传播,关注公众号净心斋笔,分享最新学习内容。


批注:

①类。《新释汉文大系》本作“数”。


②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之语。


③语本《易经·系辞传上》:“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第十.一章)

因材施教,参见《寄希渊.二》:“人品不齐,圣贤亦因材成就。孔门之教,言人人殊,后世儒者,始有归一之论,然而成德达材者鲜,又何居乎?”(《全书》卷四)

教无定法,参见《别王纯甫序》:“不一,所以一之也。天之于物也,巨微修短之殊位,而生成之一也。惟技也亦然,弓冶不相为能,而其足于用亦一也。匠斫也,陶垣也,圬墁也,其足以成室亦一也。是故立法而考之,技也,各诣其巧矣,而同足于用。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曰:s然则教无定法乎?昔之辩者则何严也?’曰:‘无定矣,而以之必天下,则弓焉而冶废,匠焉而陶圬废。圣人不欲人人而圣之乎?然而质人人殊,故辩之严者,曲之致也。是故或失则隘,或失则支,或失则流矣。是故因人而施者,定法矣;同归于善者,定法矣。因人而施,质异也;同归于善,性同也。夫教,以复其性而已。由尧、舜以来,未之有改,而谓无定乎?少(《全书》卷七)


净心斋笔录

2023年9月5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传习录(卷下) 钱德洪续刻《传习录序》 (闾本)钱德洪续刻《传习录序》载在此卷首,录于下: 古人立教,皆为未悟者设...
    净心斋阅读 1,291评论 0 0
  •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https://www.jianshu.com/c/da968ae2d498] 上榜絮语...
    张成昱阅读 736评论 1 14
  • 传习录(卷下) 【二〇四】本体功夫无内外,功夫须在事上磨 又问:「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
    净心斋阅读 543评论 0 0
  • 传习录(卷下) 【二〇三】虽闻、见而不流去(什么才是真正的用功收心?) 又问:「用功收心时,有声、色在前,如常闻、...
    净心斋阅读 557评论 0 0
  • 传习录(卷下) 【二〇二】无欲故静 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
    净心斋阅读 5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