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忙些什么?忙的时候心在不在?要不要停下来,把心找回来再上路?
还好,目前的生活正是自己想要的,一切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活。
忙,是心死,是要的太多又恐惧于自己的无力感,灵魂和身体永远在错位,要么在担忧未来,要么在回忆过去。
活在当下,放过自己,做好断舍离,气定神闲,活好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不负当下。
一、读后感:
本章更多的是将领导者修练心法,只有修好心才能心想事成
孙子兵法中提出战争制胜的5个方面:道、天、地、将、法。将指的就是领导的才能,需德才兼备,更重于德。
领导最需要两大能力:
战略思维:造梦的能力
经营能力:实现梦想的能力
稻盛和夫: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金先生认为,重点还是要领导要修心,是为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行、道德良知
所有这这些我觉得归纳为一句话,领导不仅要能接地气的去做一些小事,更重要的是具备高瞻远瞩的思维格局,还需具备是宽容心、包容心、信任、慈悲心、良心、爱心。
新的认知:生活中经常说:对事不对人。其实作为领导者恰恰相反,要对人不对事,人做对了,做事就不难了。
虽现在不在岗工作了,但是待人接物上,要以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自己,
二、《人生只有一件事》第九章书中划重点部份
>> 对这一段经历,我如今体会更深:第一,真正的累,是心累,不是身体累;第二,累的源头,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 第三,把重心放在事上一定累,把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了。
>> 如果你也觉得有点累,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从现在开始,在每一件事情当中,尽量去看其中的“人”,而不是“事”;第二,越累就越该立即停下来,抽离工作,学习人生。相信我,你这么做,天不会塌下来,而你会变得更好。
>> 人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就会变成“有体无魂”的人,那当然是不行的。
>> 说得严重点,人的心不在,就不可能活在当下;而不在当下,基本上就没真的在活。
>> 就知道“忙”的反面不是“闲”,而是“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你的心在,就会带着你的生命前进,前进到有力量,也会带动别人的生命一起前进。
>> “道”讲究的是同心
>> 只靠三句话:“你说的真有道理!这件事很重要!我怎么没想到?”因为这三句话能让人“为知己者死”。
>> 要成为领袖,必须修一颗真心,千万别舍本逐末
>> 这一切是因为在迈向成功的路上,自己追求“出类拔萃”多过“展现自我”,运用“控制”多过“敞开”,“角色扮演”多过“真实自我”,寄托于“期望”多过“信心”,对挑战的“反应”多过“回应”……总而言之,就是“用脑”多过“用心”,难怪在“成功”之后活成那样。
>> 当人生被视为威胁或问题时,解决之道自然就是通过掌控得到的“权力”。取得权力是为了掩盖、抵制焦虑,因为一个人越有掌控力,就越感觉不到焦虑和无力感;但焦虑和恐惧并未消除,只是埋得更深了。而“力量”则来自“开发自己的内在”,它是对自己一切特质的全然接纳,并依不同处境,带着觉察回应生命课题。这样的人,在开发力量的同时,更能保持与自己和他人的完整连接。
>> 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分水岭,从以掌控为核心的“权力”之道,转化为以觉知为核心的“力量”之道,其间一步一个脚印的心路历程,无怨无悔,美不胜收。这里面的关键词就是:向外,掌控;向内,觉察,人生就此泾渭分明。
>> 归零并非将过去一笔勾销,回到原点;归零是让过去不成为负担,反而成为滋养。归零才是最大的突破!
>> 企业要找做大事的人才,首先要心量大,心量大者必承担大,承担大者必“认错大”
>> 境界最高的经营者,只有一件事可做:不断地修正自己,让自己的周围充满善缘,最终形成一个因缘聚合的大磁场。
>> 总而言之,一定是自己“心不真”,所以“事不实”;“愿不广”,故而“行不深”。如果确认自己已经“事实行深”,却仍然不能影响别人,那就只能接受,只能等待。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
>> 原来,空间只存在一念之间,念一转,空间就出来了,时间也就不是问题了。一个人转念的速度有多快,空间就有多大
>> 练习在看和听时尽可能不想,一想就叫停。和人说话时,只看、只听而不想,由此打开自己的“觉性”,设法进入“空性”。我发现当自己相对处于觉性甚至空性状态时,人际空间会自然扩大,氛围也更加自在。每当这种时候,我常能感知对方的觉性升起,自信心增强,行动力十足,结果往往彼此都更满意。
>> 解了这件事,你应该清楚明白,一个组织中的居上位者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不断修炼自己的愿力,用自己的愿意换所有同事的愿意,这就叫作“心能转境”。
>> 一个愿意的人,是用“愿力”在活;一个不愿意的人,是用“业力”在活。“业力”是轮回,“愿力”是解脱。所以,“修愿意”是离苦得乐的一扇门,门里是地狱,门外是天堂
>> ,如今的时代,经营事业者(当然也包括所有职场中人)能成功且圆满者,为数甚少,正是因为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并不真正“合于道”
>> 要改变结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管好起心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