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我想如果不是父母的培养,我或许不是现在的我。
从小父母是认准了要供我读书,从小我爸妈就说“我家端儿是要上大学的”。那个年代的农村,很多女孩早早的辍学,或者去做衣服,或者回家务农。我们家的条件是父母的辛勤亲手缔造,我从小没有吃过什么大苦,只需要花心思在学业上,其他的事情我都不用担心,父母将钱都给我准备着上大学用。
父母是老牌的高中生,从小我的算术和作文是有一对一的家教的,我想父母的这些耐心在我年年考全场第一的结果中得到了印证。我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一起在灯光下教我做奥数题的情景,就和我现在给儿子讲奥数题一样一样的。还记得我写字时,低头勾背被老爸的“金刚器”敲脑袋。还记得每次考试完后,老妈大声在别人面前炫耀我的成绩。
父母的这些教育,给了我最大的自尊,给了我最大的宽容。以致现在的我再给儿子进行说教的时候,总是觉得我自己不及我爸妈的十分之一。
小时候,妈妈教我做手工,各种折纸,各种在他们单位的信纸上面乱涂乱画,还有我奶奶对我的肯定“我端儿就是会读书,画的画也好看”,养成了我的极大任性。小时候,老爸陪我打扑克,我是一定要赢的,输了会气急败坏的甩牌,会和老爸翘气。小时候,爸爸妈妈一起散步,我喜欢牵着他们两个人的手让他们给我甩秋千。小时候,打了青霉素,会假装屁股还是很疼很疼,要爸爸背才能回家。
其实人身上很多宝贵的品质是来源于父母的,比如早起,我爸爸从不睡懒觉,于是我从小就是很早起床,醒了不会赖床,也睡不了别人说的“回笼觉”;比如节俭,记忆中父母几乎没有给自己正儿八经的买过什么新鞋子、新衣服,所有的钱都是花在刀刃上,比如子女的教育,在吃的方面也是很经济节省,从不铺张浪费,小时候跟妈妈说“哈,爸爸出差回来我就有好吃的了”,对于家里的日常生活,妈妈都是精打细算,爸爸在家就会安排的荤菜多一些;再比如勤劳,小时候早餐都是爸妈早起给我做面条、煮饭之类的,当时很多小朋友都是在外面馆子买吃的,我馋得很,总是心里巴巴地盼着家里的蜂窝煤炉子什么时候熄灭了,我就可以到外面买吃的了,但是印象中这样的机会总是少得可怜。现在我也是为人母了,我也是很少在外面过早,都是早起给儿子做早餐,以致说给同事听,同事像怪物一样看着我,“啥年代了啊?还在家里搞?你还真能起早,不过在家里吃的确卫生很多。”
时常想,真的陪伴父母的时光也就是小学阶段吧,现在虽说没有出省,但是回家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因为工作、小孩培训各种客观原因,总能把回家的理由排到倒数。但有时候真正回一趟家,也没做什么,但是内心却是丰盈的,好像真的家就是给自己注入能量的场所。这就是家的幸福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