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白居易眼里的四月;“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这是刘长卿诗中的四月;林徽因眼中的四月“是爱,是暖,是希望”;而甜椒学子眼中的四月是“硕果累累四月天”!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有幸走进甜椒语文专业学习中,四位导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让我深刻理解语文教学方向与目标,掌握了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是自己的教学道路上的指路灯!
窦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这两个方面全面细致讲解怎样设计一节语文课,在窦老师的理论与实例结合下,我明白了:一节语文课,不能只关注单独所学课的内容,还要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进行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教材的结构以及教材的编写特点,更重要的是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生活经验和学习习惯?把握教学目标对相应学段的要求,整合资源,设计不同阶梯的任务,合理高效地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周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一是课程目标与年段目标了然于心,二是制定有效教学目标的策略三是同课异构 构出精彩和理性。课程目标与年段目标讲解中,周老师一再强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耳熟能详课程目标与年段目标,一定要做到相应的年段不拔高要求,这也是我自己教学经常“越轨的事”,更为精彩的是,老师结合课文《去年的树》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讲解了新型的同课异构,让我在对比中发现并深刻体会到:不同学段,同一课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差异性。那一刻,我在想,多么与众不同,这样的同构异构,也许只有语文课能做到!
高老师通过四个方面给我们做了精彩细致的分享。一是个体解读,可以通过反复品读,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等等,找准定位。二是确定目标,老师的备课决定学生学习的高度。想一想自己以什么标准去定教学目标。目标设定要符合学情,更要抓住课程的中心点。三是如何布置预习作业,需要有指向性,目的性和操作性。高老师以《长相思》为例,利用地图查找作者在哪?作者去哪?此行目地是什么?等等一系列拉进学生与文本的活动。预习作业的设计彻底改变了我对预习认知,不管是老师也好,学生也罢,这样的预习怎能不是真正走入诗人内心的一种方法呢?四是一份好的教学设计。
在邓老师的分享中,我感受到教师的自身底蕴深厚,也为她的学生而感到幸福。老师所讲授的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学生进行又一次历险记的创作,能够感受到老师教学过程的收放自如。老师分享了语文教学活动听、说、读、写、画、思、辩(辨)这重要的几方面,听、说、读、写、画,是基本功的锤炼。培养思辨的能力,则是通过学思结合和据理力争的辩论来实现的。从而内化成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分析辨别并归纳知识点。
课堂评价的方法新颖独特,不拘泥于表格,鱼骨评价表条理清晰,层次鲜明,更具实效。
综合性学习活动:难忘的小学生活,这是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邓老师的整个设计着实令人赞叹,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图片也好,好书留言也罢,让学生学会观察细微之事,留心生活,回忆往事,懂得感恩,懂得知足,感受快乐!
导师们的分享如明灯指引着我,每一节留给我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它们的内涵将以点盖面,指引我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反思,不断摸索。
今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要做以下改变:准确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对语文课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不千篇一律,不笼而统之。学生学习数、理、化,往往懂就是懂,没学过的、没见过的就是不懂,因而,上课总有新鲜感、满足感、成功感。语文不一样,学生经常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教什么,怎么教,确实必须潜心思考,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对语文课就不会无所谓,就会感受语文课上与不上不一样,乃至很不一样。因此,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也是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要求。
还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把教材吃透,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每备一篇课文,总要查清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理清作者写作背景,推敲词句,脑子在课文里来来回回走。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所得的思考才是真切的,拿真切地体会来指导学生,学生就能真正受益。
青椒学习即将结束,心中有太多留恋和不舍,但我们在青椒学到知识和青椒传递于我们的求知与奉献精神却是永恒的!
"今朝的分别,是为了他日更好的相聚"。让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勤于琢磨,敢于创新,为乡村娃娃的成长、成才助力!奉献自己不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