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余秀华散文集《无端欢喜》里的第13篇文章。比起其他散文的平淡细腻,这篇散文显得比较严肃而深刻。作者站在一个农人的角度,写了她对当下农村的一些感受和反思。
一、曾是没有乡愁的诗人
以前,一提起“乡愁”,作者就难免有些失落。因为她“是一个只有家乡而没有故乡的人”。一个在家乡度过半生时光的诗人,无法像别的诗人那样去吟唱乡愁,这仿佛是种缺憾。
慢慢地,她开始接受命运的安排。她为自己没有离开家乡找到了很多原因:身体的残疾、性格的懦弱、缺乏胆识、没有生活的压力,等等。于是,她在横店村仿佛生了根,“怎么拔都拔不起来的根”。
剥离了幻想,限制了空间,“活着”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她余生要做的,似乎就只是活着而已。她有一首诗叫《你只需活着》。诗里,有这样的句子。
“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活着。”
“我已经活到了‘未来’,未来如此。”
于是,对于乡愁,她在散文里写,“我以为一辈子不会产生乡愁,因为一辈子就在横店这片小小的树叶上”。
二、她与横店
对作者而言,横店村有很多意义。它是她孤独人生中少有的可以倾诉的对象,它总是无声地给她很多安慰和启迪。
作者太依恋她的家乡。她看似粗糙地活着,可大概只有横店村才懂她的细腻和温柔。在孤独枯寂的夜里,她用口齿不清的话跟横店村道着晚安。当她苦闷悲伤,甚至失去生的信念时,横店村的野草、庄稼、蓝天都在默默地给她以启示。
她这个人和她的诗,都在横店村埋下了深深的根。
散文里的横店村是祥和的。村民与世无争、安贫乐道。在作者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在种地之余,靠着卖鸡蛋,攒下一个又一个五分钱。他们是容易满足的,欢欢喜喜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他们也有一些期盼,不过从不强求一定要实现什么。“盼望就是心里产生的热,是温暖的过程,这本身就是结果吧”。
后来,有些人出去打工,但那只是少数。“一年年,岁月是一个优秀的说客,把外出的梦想说得一塌糊涂”。于是,作者一家人守着那二十亩地,踏踏实实地耕种、生活。
挣了钱的人回乡盖起了大房子,其他村民也并不会攀比。作者也说不清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天然乐道”。横店村没有祠堂和寺庙,但“神灵却又一直住在人们心里”。村民们有着自己的道德规范,让村庄维持着安静与祥和。
村里的事物也仿佛有自己的规律。作者观察到,有些东西是“半寐”的,就比如那些生着锈迹的铁犁,到了春天,它们会白得灼灼发光。
到了作者四十岁,她的父母六十多岁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横店村不会再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不会变了。作者开始把梦寄托在天上。她想,至少要把灵魂安放在蓝天之上。她把这,当成是她的“乡愁”。别人的乡愁是横向的,而她的却是纵向的,是一个人的灵魂与天空的关系。
这样,村庄就无法困住她的心。她从前只知道自己在横店生了根,现在她终于知道这根生长的方向了。
因为骨子里对繁华没有多大兴趣,也因为不善言谈而重视行动,于是,大家便安心地在横店村生活着。
曾以为她不会走,村庄也不会变。可谁想到,她突然出名了,偶尔也会离开家乡。但是这都不算什么,因为她的离开是短暂的。真正发生巨变的,不是她,而是横店村。
三、不一样的“乡愁”
当作者写下这篇散文时,她已不再是那个没有乡愁的诗人了。2017年的春节,全村人都住上了便利的新房子。可是作者却想了很多,她陷入了深深的哀愁。
她曾在诗《横店村的下午》里写“我们在这样的春天里,不过是把横店村重新捂热一遍”。是的,曾经她以为一切都会重新再来。可就是在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认命和麻木中,横店村突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场景永远留在了她的诗里,再也不会重现了。
她忧心忡忡,担心那些传统和习俗会消失。这种消失如她写过的光的消失,不拖泥带水,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她害怕,甚至是痛苦不堪。
于是,她也有了乡愁。
新房子里没有母亲的身影,她和父亲过了一个寡淡的年。她想:“所谓的寡淡是在丰富的物质里选择的困难,和选择以后对放弃的事物的怀疑。”
她愁,她也怀疑这种愁,她更清楚这种愁在别人眼里也许是笑话。这种愁憋闷在她的心里,连同对母亲去世的痛纠缠在一起,永远都无法化解。外界事物急遽变化,而她却像个过时而念旧的人。
想起刘震云的小说《一日三秋》,里面有个叫明亮的男人。他在外地挣了钱后,回到延津,到处寻找奶奶院里那棵枣树的下落。那棵枣树活了两百多年,结的枣很甜。明亮的奶奶就用这棵树结的枣做枣糕。后来,奶奶走了,那棵枣树也死了。奶奶临死前一个月,还去武汉看明亮。她离开武汉时还答应明亮收了大枣就再来看他……
余秀华曾写过一首诗,叫《一包麦子》。她的父亲老了,背不动一包麦子,她说:“爸,你一根白头发都没有,举不起一包小麦,是骗人呢。”其实她知道,不是父亲不老,而是他不敢老,那时她还不能赚钱养家,他的父亲要照顾残疾的女儿和还在上学的孙子,她写道,“他有白头发,也不敢生出来呀”。
这样的诗也许她不会再写了。她可以养家了,父亲老了,地也没了。她少了一些忧愁,也多了一些忧虑。
她也开始写别的城市,写火车,写旅店,可是她的根在横店村,她的心还留在横店上方的蓝天里。她虽然叛逆不讨喜,但骨子里却很念旧,在这个充满着变化的时代里,守护着她觉得珍贵的东西。
谢谢大家的阅读。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