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虽然很多学校一直把书香校园建设放在第一位,但更多的只是表面工程,带领学生去不断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还要从课堂教学入手。
1.学生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中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读书能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意识里,并且不随意识记是特别积极的。所以教师就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阅读入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渴望。
2.要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一个人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就酷爱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课后的脑力劳动主要用于读书。
3.把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阅读上,或者一整天的时间都在阅读。我经常建议学有余力的同学去阅读,是希望阅读能对她学习数学学科有帮助,可是我却没有给孩子们具体设计出第二套教学大纲的阅读材料。因为本身的学科本体性知识的限制,自己对此都不甚了解,何来指导学生呢?
4.自学的必备条件—个人要有一些藏书。小学毕业时要有200到250本藏书,个别学生有400到500本的藏书,特别是学困生,一定要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并坚信只有阅读才能拯救一个学困生。遇到节日可以给学生赠书,并且个人藏书中,一定要有可以反复阅读的心爱书籍,同时个人藏书里还要有科学书籍,学生只有通过多读才能发现最感兴趣的专门领域。
5.力求做到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喜爱的某种学科,同学们大都是从课堂教学中得到启发,去阅读课外书籍的,都是从教室走向阅览室。由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教师要做到使喜爱自己学科的同学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几倍。每位同学的藏书中,有关自己喜爱的学科的书籍要有一大沓。对于学困生,先使他在自己喜爱的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他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进而进入一个良性的教育学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