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1”教学的教育教学原则为“主体统一,细节多样”。学生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启智也。以身教言传、以身垂范为立足之本。身树之,德养之,心润之,是为教。故,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是合作教研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
(一)合作教研
1. 校内教师之间的合作教研
(1)“1+1”教研模式的合作教研:表现为学校整体性教研、学科系统性教研、跨学科整合型教研。
(2)“1+1”教学教师主辅制的合作教研:表现为同学科交流探讨和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3)“1+1”教学教师“分工合作、班导结合”管理模式的合作教研:分工合作,协作发展,相互协调,共享共赢。
(4)“1+1”教学主题活动课程课程建设的合作教研:主题活动课程的设计、指导、管理、建设往往是涉及多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和结晶。它需要多位教师共同合作、协作开展,特别是综合性的跨学科的主题活动课程,更是需要多学科的教师共同分工合作开展活动,共同协作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5)“1+1”教学教学单元组建设管理的合作教研:教学单元组是“1+1”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所有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意识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单元组的合作学习的功能为学生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和平台。
(6)“1+1”教学校级活动单元组建设的合作教研:校级单元组活动由主活动导师与辅助活动教师共同分工合作、群策群力、协作开展。
(7)与校外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本校内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由于统一在同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在纵向发展方面有其优势,脉络清晰,容易精、深、熟;但是在横向上却缺乏对比、借鉴、参考,而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教师开展联合教研是实现横向延伸、发展的多样性教研的有效途径。
2. 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教学活动。教师指导、辅助学生“学”、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实践教学方法、策略的过程,就像雷锋说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境界。
3.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学校之间联合举行管理、教研、教学、学生活动等多层面的交流活动,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矣!”通过与其他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借鉴、丰富、改进、完善学校管理、教研、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内容、方法、策略、形式。
4. 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
学校虽然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但是毕竟不是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素养上与专业人才还是有所差距。邀请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社会达人参与社团活动的技术指导、训练,一方面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培训,有利于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从旁协助管理的过程中,也能从专业人士身上学习教学方法、技巧,感兴趣的教师还能够学一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陶怡情操。
5. 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邀请社区参与学生活动、进入课堂参与教学活动,请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谈谈对教学、活动的感受、想法,提出建议、意见,便于教师参考、借鉴、改进、完善教学及活动的组织方法与策略。
(二)个性化发展
“1+1”教学的教育教学原则为“主体统一,细节多样”。“细节多样”一方面是指针对学生的个性体质多样性、单元组的多样性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诊断及解决而言。另一方面,是指每一位教师由于其成长经历、兴趣爱好、技术特长、性格体质等因素的差异,在教学设计、组织、对学生的指导方法、策略上也就会烙印上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化特色。
1. 教学设计方面
“1+1”教学设计采用的是所有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的集体备课、设计模式,充分体现、融合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特长、见解进行强强组合、优势互补、优中选优的相对完美的教学设计。在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各种思想碰撞,创造性契机涌现,集全体教师之智慧,为不断地改进、完善个人的教学研究创造条件。
2. 活动组织方面
顾而言之,有的教师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擅长于活动组织,喜欢公益性活动,具有活动策划、组织才能,可以在活动组织方面彰显自己的个性、才华。
3. 心理辅导方面
有的教师情感细腻,情商较高,具备较好的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易于与人沟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长,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及研究。
4. 协调管理方面
有的教师工作能力强,善于处理工作分工与合作之间的协调工作,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可以选择工作协调组织管理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