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研究:
思维的研究主要涉及概念的形成、问题解决、推理和决策等。
(I)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单元,思维是以某种算法或规则对概念进行操作的过程。
概念形成的过程:布鲁纳、古德诺和奥斯丁提出了假设检验说。
方法:建构认知模型.
过程:第一步:假设检验说的观点—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在获得的和已存储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有目的策略的运用是假设检验的核心,也是人在假设检验过程中主动性的体现。).第二步:(1)人工概念实验,人工概念指人为制造出来的,并没有实际内涵的某种念。策略: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博弈性聚焦.(2)延伸:杨治良的渐变一突变实验为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说提出了更直接的证明。
(II)问题解决
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
尝试错误说:桑代克将猫关进特制的迷箱中,箱外放有食物,猫尝试各种策略,偶然拉动迷箱内的绳子,逃出箱子,得到食物。经过十几次同样的试验后,猫花的时间越来越短,犯的错也越来越少。
顿悟理论:苛勒将黑猩猩关在围栏里,高处挂着香蕉,但猩猩用下子还是棍棒都不能够到香蕉,但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停顿后,把围栏内的箱子堆起来,然后爬到箱子上,得到香蕉。
尝试错误说带有渐进的性质,而顿悟说则带有突变的性质。
功能围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的作用。
(1)梅尔的绳子问题
(2)东克尔的盒子问题:条件:控制条件,功能固着条件,中性条件;因变量:反应时,亚当森的改进实验(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
功能固着的实验,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中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往往囿于习惯,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特点。
(III)推理
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逻辑问题的解决)。
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研究:启发式策略、推理模型.
(1)启发式策略
指人们在推理任务中,往往采用一些推理规则,这些规则不一定遵循标准逻辑规范,但在生活情境中出的帮助人们做出快速的、基本有效的推断。
三种重要的启发式策略: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调整启发法。
代表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总结来判断其出现的的概率,越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越常出现。
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的,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可能出现。
调整启发法:指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锚定效应)
(2)推理模型:三段论推理
(IV)决策
指在分析所获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的心理过程.
期望效用理论:决策者一般选择期望效用值最大的那项备择方案。期望效用值可以用备择方案的结果发生概率与该备择方案的效用值之间价函数来表示。是基于“完全理性”观点的决策理论。
前景理论:“有限理性”观点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组成部分有回避损失、参照效应、捐赠效应等
“完全理性观点”:认为决策者可以基于对所掌握信息的全面权衡,而作出最优的抉择。
“有限理性观点”:认为人不可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决策的有效方法是靠以往的经验。
思维中的无意识过程:
背景:1967年余塞尔(Neisser)的思维的两重性:一种思维是有意的、有效的且有明确目的的,一种思维是丰富的杂乱的和无效率的,能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产生。
论证思维无意识过程研究中出现的现象:行为表现和言语报告的分离解释:思维过程低于被试的主观阈限.思维过程缺乏元认知.
判定缺乏元认知的标准:零相关标准和猜测标准.
(I)零相关标准与直觉研究
零相关标准最早是由陈(Chan)提出,指被试的信心和他们的思维任务准确性没有关系.
直觉:人们在没有意识到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依然感到自己的决定、判断或问题解决办法是正确的情况。如果人们的直觉确实有效,就应该说明这种直觉是有根据的,即个体思维过程无意识地处理了某些信息所致,即人们在任务准确率上反映出思维过程的存在,却在主观信心上意识不到思维过程。
实验验证程序:(1)远距离联想测验—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几个观点间的关系越远,问题就会变得越难,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也就越强。(2)两组三项组合”程序:基于远距离联想测验的基础上设计的。——直觉中的确存在无意识思维过程。(3)滑铁卢格式塔趋合任务(能趋合的测试项目、不能趋合的测试项目).——暗示思维的无意识过程可能存在于涉及各类材料的各种任务中。(4)累积线索任务:正确率越来越高,信心指数低——信心水平和正确率的分离可以作为元认知缺乏和无意识思维的证据。
(II)猜测标准与问题解决研究
猜测标准最早由奇斯曼和梅里克尔提出,指言语报告等外显测试表明被试处于猜测水平,但他们的实际的行为水平高于随机水平,即言语报告等外显测试和操作水平的分离.
实验方法:
(1)FOK范式:知道自己能解决问题的感觉。这种感觉属于元认知觉畴,可以作为猜测标准中外显测试的指标。
程序:
①向被试提出一个难度较大问题。
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被试不知道正确答案,让他们进行FOK判断。
③考察被试所给出答案的正确程度,并将之与被试的FOK判断比较
(2)复杂系统控制任务:一类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任务,要求被试控制若干个输入值,使系统的一个或多个输出值达到某个要求.
(3)球-箱问题实验:①问题形式.②猜测标准的证实.③思维策略的内隐性.
思维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界定:图灵测验(用人的感觉来判断计算机模拟思维特点的有效性)、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降低了图灵或强人工智能操作性定义的标准。)
人工智能的成果:逆向工作与逻辑理论家,手段一目的分析和通问题题解决者、思维的无意识和策略模拟程序.
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反应标准上的局限性,加工方式上的局限性,调节系统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