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共读共进
【打卡人】昝玉姬
【打卡始于】2023年8月28日
【日精进打卡第34天】2023年10月4日
【今日读书】
【书名】《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17)
【用时】30分钟
今日阅读:第四章 理解六侧面3
理解六侧面之侧面2阐明
阐明:演绎、解说和转述,从而提供某种意义。
阐明通过强有力的故事传递见解,而非抽象的理论。一个好的故事既能吸引人,又可以给人启示,它有助于我们记忆和沟通。一个逻辑清晰、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先前看似抽象或无关的事物的意义所在。
当一个人能有趣的阐明当前或过去的经历,并且这种阐明意义重大时,说明他达到了这样的理解,有趣的阐明总是充满争议、多种多样的。
在课堂中,“阐明”这一侧面最通常的表现是对课本、艺术作品或对过去和现在的经历本身所包含的意义的讨论。教学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研究与讨论将文字带入生活,看看这些文字是如何回应我们对生活的关切的。
在阐明时,学生在文本和自己的经验之间不断对接,以便找到合理但不同的阐明内容,阐明不同于科学解释,它不仅是可接受的,有可能对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理解。
解释和阐明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理论是普遍适用的,而阐明要依托具体情境。
如果直接向学生讲述预先包装好的理解或意义,而不让他们自己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相关内容,那是徒劳无益的。
特定主题、数据和经历本身所固有的不确定性需要培养阐明的能力,不但教师和教材编写者需要这种能力,学生也需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想法得到必要反馈,促进对某些理解的不断验证和修订。
学校教育不能人云亦云,而应作为意义建构的一种途径,或是作为验证阐述的入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多种可能性。
如果学生要在知识中发现意义,他们必须掌握知识创建和提炼过程的第一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