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具有最关键的两项能力:一是文本解读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一个体现;二是活动设计确定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样态。
著名哲学家、史学家杜国庠先生:一只蚂蚁在苹果上团团打转,只觉得到处都是光溜溜的,没有什么可以留念的。但是假如能够揭开苹果的一点皮,吃到了果汁,蚂蚁就会忘我地吮吸了。
文本结构藏着三个层次:
1.表层(第一层):字面所写的意思,即文本所写的“人事景物”。一望可知。只要学生会阅读,文本字面意思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都是比较容易把握。
2.里层(第二层):字面背后的含义,即文本隐含的“思想感情”。一望无知。“思想感情”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很多人看到的是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但不一定能准确把握作品作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层(第三层):字面之外的风格,即文本体现的“表达艺术”。不得其入。语文教学与一般的阅读一篇文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还要教学生看到文本的表达艺术。
作者是怎么构思的?作者是怎么遣词造句的?作者是怎么表达的?作者写的文章怎么会引人入胜?如朱自清的《匆匆》,他的情感脉络是怎么流动的?他是怎么构思的?如果没有整体把握,很多人读了只觉得很感人很激动,就是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语文教师专业性体现在它指向文本表达、指向作者构思、指向我们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即是怎么思考问题,怎么构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