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书籍滋味
虽然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但我可谓是幸运的。因为爷爷是中心小学的后勤人员,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在校园里长大。但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机会接触童书,毕竟在当时的农村经济条件落后、思想闭塞。因为爷爷有属于自己的工作要忙,大多时候都是我自己在校园里自由活动。依稀记得,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蹲在教室外的墙角下听教室里上课的声音,特别是朗朗的读书声让我着迷,我想我应该是把一篇篇课文当成是一个个的故事在听吧。我的幼年期就是在教室外的墙角下度过的。那时候的乡镇里还没有幼儿园,所以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我就直接在爷爷所在的中心小学上了一年级。
我上二年级时,爷爷正好从学校退休。可能是父母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想要让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那一年,我们举家搬迁到了县城的舅舅家。我进入了县城一所还不错的小学,妹妹和弟弟上了幼儿园。清楚记得,上学第一天,我便遇见了《白雪公主》,这是我的同桌借给我看的,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被那精美的封面给深深的吸引住了,轻轻翻开后,发现里面有许多彩色插图,还是注音版的,这让我更加爱不释手。晚上回到家便吵着父母给我买书,但是我的这个请求父母并没有满足,心里有些许失落。没有办法,我只能四处借阅班上同学的课外书。至此,我的心中便埋下了一颗阅读的种子。
九岁生日时,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借书卡,这让我兴奋了一个晚上。《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那段时间,我沉浸在童话世界里,尽情享受它的神奇与瑰丽,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带入美好的情境,让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上五年级时,我迷上了杨红樱的书籍,《非常男生》、《非常女生》、《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语言轻松幽默,以日记的形式展现着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从这本书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我羡慕的校园生活。因为杨红樱的书,我喜欢上了写日记,虽然自己写的东西并不好,完全没有条理性,但是每天都会动笔写一写。我还幻想着要是自己也能写一本书,那该多好呀,可惜这个幻想只是幻想,并没有成为现实。原来,书籍的滋味是甜蜜的、美妙的,让人着迷。
走进文学经典
上初中以后,我开始接触各类文学作品。我读到的第一本外国作家的书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的过程中免不了有些磕磕绊绊,我也只是不求甚解的在读。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冬妮娅天使般的微笑,反反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很长时间。读完全书后,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不禁感叹:我要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的影响,我还阅读了其他外国文学作品,《堂吉诃德》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简爱》让我懂得了女性的自尊、勇敢;《爱的教育》让我感动不已,沉浸在爱的世界里;《绿野仙踪》让我跟着五位主人公一起遨游在遥远而又神奇的国度里……这些作品都让我记忆犹新。从这些外国文学作品中,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多姿多彩的世界,感受到了书籍的无限魅力和巨大力量。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经典,这让我欣喜不已。我会在读到《背影》时,眼角泛着泪光,感叹父爱的伟大,里面的文字会使我想起那日渐年迈的父母往昔的关心与疼爱;我还会在读到《孔乙己》时,内心充盈着嘲弄与心疼,因为里面的文字会使我对当时社会产生强烈的愤怒之感。因为《背影》,我喜欢上了朱自清的散文,为此我还做了一件“傻事”——到图书馆借来《朱自清散文集》,花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抄了一本手抄本。因为《孔乙己》,我读起了鲁迅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作品大多暗含讽刺意味,直抵人心,真实展现社会风貌,透过他的文章,我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到了高中,我渐渐开始沉迷于四大名著。里面的人物吸引了我:读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我重新认识了各具特色的师徒四人、关注到了之前不以为然的小人物;读了《三国演义》,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读了《水浒传》我结识了108梁山好汉,他们个个英明威武;读了《红楼梦》,我体会到王熙风阿谀奉承、泼辣张狂的古怪的性格以及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寄人篱下的小心翼翼……四大名著里面精灵古怪的人物常常勾起我的回忆。原本以为古典著作是枯燥乏味的,没想到真的读起来了却饶有趣味。读书让我感悟到了为人处世的方法,读书也同样伴我成长,让我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上大学后,我反复阅读的有龙应台的《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白落梅的《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三毛的万水千山》,龙应台大气磅礴的文字背后有款款深情,白落梅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张爱玲、三毛的传奇人生。还有张小娴、毕淑敏的作品,我喜欢她们文字里的烟火气息,喜欢她们笔下凡尘俗世点点滴滴的小欢喜。我尽情的徜徉在感性的文字里,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助力专业成长
2016年大学毕业后,我追随自己的梦想,成了一名教师。特别幸运的是,我一开始参加工作就留在了县城的学校,按照惯例,刚入职的新教师是需要下乡的。正因为留在了城区小学,所以我有更多的机会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也拥有更好的成长平台。
刚入职的第一年,我迷茫过、彷徨过,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和我想象当中的并不一样,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古灵精怪、思维活跃的孩子,课堂上看着他们一双双清澈闪亮,顿时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所以这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课余时间我基本上都是在看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到网上查看教学视频,期间也会看《小学语文教学通讯》、《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我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智慧”“有爱”的教师,也许这条路很难、很崎岖,但是有书籍陪伴的日子,就不会孤单。
2018年,我们县开始推行新教育。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接受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知道了一些新教育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永新老师,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专业化阅读开始起步。我开始主攻“新教育”系列图书,有的精读,有的浅读,有的是一页一页“啃读”的。印象最深的著作有:《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新教育》、《喜阅读出好孩子》、《未来学校》、《读写之间说为桥》等等。
近几年,除了阅读新教育书籍,我还阅读了其他教育类书籍,但总量并不算多,大致有《爱心与教育》、《给教师的建议》、《做最好的教师》、《班主任工作漫谈》、《不跪着教书》、《正面管教》、《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我的阅读是来自于内心对阅读的喜爱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在于寻求让自己不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还在于习得教育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我会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下自己读后的感想,或多或少。
当我拿到《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时,我就在思考:爱心和教育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启了这本书的阅读之旅。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许多教育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教育便无从谈起。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爱的魅力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改变一切,它能给学生向上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才能学习自信、纪律自觉、生活自立,使平凡变为神奇。
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坚持读一点,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时时有醍醐灌顶之感,书中每一条建议都有着精细的理论分析,有的还附有生动的实际教学案例,这为我日后工作增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全书中多次提到了师生阅读问题,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这不仅是在未来工作当中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阅读是最浪漫的教养,自己能够走上阅读之路是幸福的、完整的。能够在自己的影响下,使更多的人走上阅读之路,才是为师之道。我深知阅读能带给一个人的力量、使人成长,愿自己做一个智慧的老师,在繁杂的社会中保持最纯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