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的厨房,几乎家家都有一罐白白嫩嫩的秘制武器——猪油。
和植物油相比,它拥有不可替代的鲜香。
炒菜、蒸蛋、煮菜汤加一点猪油,立马就能香气扑鼻。
吃面条时、吃抄手时,猪油也是绝不可或缺的。
“猪油拌饭”是大家熟知的一种吃法。《礼记》中周代专供天子之食的“八珍”,其中占头把交椅的“淳熬”,就与猪油拌饭类似,“煎醢[hǎi]加于陆稿上,沃之以膏”,即将肉酱煎熟之后放在米饭上,再浇上猪油。
当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猪油拌饭”成了一种偶尔的怀旧吃法,很少有人再拿它当正餐。
但作为做菜的材料之一,猪油是不可少的。
借用一下李伯伯的话:
对一个四川人来说
可以不会熬锅肉
可以不懂秋腊肉
但如果没有熬一盆迅白的猪油放在屋头
那就是对猪最大的不尊重!
哈哈哈哈,٩( 'ω' )و get!
就让我拿出对二师兄满满的诚意来熬一罐白嫩嫩的猪油吧 (๑ᵔ⌔ᵔ๑)。
一大块白白厚厚的板油买回家来,清洗干净,切2~3厘米见方的小块。
锅里加可盖住板油的清水,烧开。将切好的板油块倒进去,煮约2~3分钟后,用漏勺沥水捞出。
这一步主要是焯水,让板油更干净一些,熬出来的油也会更白净,切不可煮太久哦。
将锅里的水倒掉,清洗干净,加一小碗清水,倒入焯水后的板油块。
加少许盐、一小把花椒,开大火,煮。当水里有猪油开始“卟卟卟”往外冒时,转小火,盖上锅盖,把余下时间交给炉火,慢慢熬。
中途留意火力,别把板油块熬糊了,那样油会发苦。待油块都收缩成干瘪的黄色小块,油就熬好了。时间呢,大约在30分钟左右(当然,具体需时还是和火力大小有关)。
用滤网沥掉油渣,把油舀到罐子里。看,很清亮吧,象不象一面光滑的镜子?我那葡萄的老藤和柳树细长的枝条都成了“镜”中物了。
小时候因为物质条件艰苦,很少能吃到油星。所以熬猪油剩下的油渣也是宝贝,炒素菜的时候加点,菜会很香;或者在刚出锅时趁热舀一小勺白糖混吧混吧,便是极美味的零食。
猪油熬好后,可以加一小勺白糖,能加速凝固,也有去腥的作用。
深冬的天气,倒不需要太过费心,只需要放置一夜,第二天一早打开盖子,屋头就有一罐迅白的猪油啦。
吃面来一坨、抄手来一坨、煮汤来一坨、猪油拌饭来一坨……那个鲜香啊,就不摆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