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逆转1
有位西方的发展学者说,贫穷是一种生活方式。言下之意是说有些人受穷是因为他不想富裕。这句话是作为一种惊世骇俗的观点提出的,但我狭隘的人生经历却证明此话大有道理。对于这种话还可以充分地推广,贫困是一种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聪明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追求愚蠢,这是另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追求快乐,另一些人在追求痛苦,有些人在追求聪明,另一些人在追求愚蠢,这种情形常常能把人彻底搞糊涂。
洛克先生以为人人都追求快乐,这是不言自明的,以此为基础,他建立了自己的哲学大厦,斯宾诺莎也说,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是自我保存,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读者,我认为这是同一类的东西。认为人趋利而避害,趋乐而避苦,这是伦理学的根基。相比之下,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大不相同,认为礼高于利,义又高于生,这样就创造了一种比较复杂的伦理学,由此产生了一个矛盾,到底该从利害的角度来定义崇高,还是另有一种先验的东西叫做崇高。
从前一种想法里产生富裕,从后一种想法里产生贫困,从前一种想法里产生的总是快乐,从后一种想法里产生的总是痛苦。我坚定不移地认为,前一种想法就叫做聪明,后一种想法就叫做愚蠢。
人应该追求智慧,这对西方人来说是很容易接受的道理,苏格拉底甚至把求知和行善画上了等号,但是中国人却说难得糊涂,仿佛是希望自己变得笨一点。
乔治.奥威尔说,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承认一加一等于二。弄明白了这一点,其他一切全会迎刃而解。
我相信洛克的理论是人活在世上趋利趋乐暂且不说,首先是应该避苦避害。
西方人认为人的主要情感源于自身,所以就重视解决肉体的痛苦。中国人认为人的主要情感是亲亲敬长,就不重视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