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0摘记(6)

今天学习成语《按图索骥》

出处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伯乐令其子执《马经》画样以求马,经年无有似者。⋯⋯出见大虾蟆,谓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而不能具。’伯乐曰:‘何也?’对曰:‘其隆颅跌目脊郁缩,但蹄不如累趋尔。’伯乐曰:‘此马好跳踯,不堪也。'”

    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向氏书画》:“刘索观书画,则出画目二大籍示之。⋯⋯遂按图索骏,凡百余品,皆六朝神品。”

     

    相传春秋时代秦国有个善于相马的人,姓孙名阳,号伯乐。他在驯养马匹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任何千里马,他都可以通过观察把它从马群中识别出来。

      秦穆公知道后,就派人把他请了来。伯乐为穆公物色了不少名马,深受穆公的器重。

        有一天,穆公忽然问伯乐:“先生,你年纪已经很大了,你的这一手绝活是否后继有人呢?”伯乐摇摇头,叹口气说:“我虽然有个儿子,但笨得出奇,连一般人事都不懂,哪里会干得了这一行!”

      穆公的话,触动了伯乐的心事。他决定写一部《相马经》,把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总结出来,传给世人。

      《相马经》写成后,伯乐的儿子第一个拿来阅读。他见里面写到千里马的特征时,有“隆颅跌目,蹄如累趋”这样的话,旁边还画着图形,就牢牢地记在心里。

      不久,伯乐的儿子出门去,看到门外泥地上蹲着一只很大的癞虾蟆,额角两边凸起,双目凹下,鼓着腮帮,直瞪瞪地望着他,就马上跑回家去,对着伯乐大叫:“我找到千里马了!我找到千里马了!”

      伯乐连忙问他:“千里马在哪儿?”儿子领父亲走到门外,指着癞虾蟆说:“您看,这匹马的样子不正是《相马经》上所写的「隆颅跌目」吗?可惜就是它的四蹄不像「累趋」罢了!”

      伯乐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冲着儿子说:“唔,你相得真不错,可惜这匹「千里马」只能蹦蹦跳跳,要它载人飞跑可就不行!”这个故事,就是所谓“按图索骥”,比喻只知按教条办事。


释义 索:寻求;骥:好马。“按图索骥”,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比喻按教条办事。也比喻循着线索去寻求事物。也作“按图索骏”。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做事情可以遵循一定的线索和规律去处理,但是不能教条主义。学习和写作也是这样,即使学习了写作技巧也不能完全按着公式和模板从形式上生搬硬套的,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多思考、多观察,总结经验。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会具有活性,很生动。

      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按图索骥,生搬硬套,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经验,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决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出处:唐·张鷟(《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目前简化为上族下鸟)《朝野佥载》卷六:“伯乐令其子执《马经》画样以求马,经年...
    币圈头条阅读 4,505评论 0 2
  • 【原文】 麟为毛虫之长①,虎乃兽中之王。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犬豕与鸡,谓之三物②。 骅骝,良马之号;太牢、大武,...
    To者也阅读 7,130评论 0 1
  •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
    Jhsen阅读 2,844评论 2 2
  • 【成语】 按图索骥 【拼音】 àn tú suǒ jì 【释义】 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
    曹老师大语文阅读 3,184评论 0 2
  • “爸爸,我想听故事,你讲给我听好吗?”被窝里儿子毫无睡意,好奇的大眼睛一闪一闪的 “那今天咱们就听‘按图索骥’的典...
    不墨青山阅读 5,002评论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