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在沟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之前我们讲的都是在陈述,在处理对方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因为生活中沟通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情绪不好控制。
比如说情绪都处理好了,对方在坦诚的向我们请教,应该怎么办?生活中最常见的回答就是我建议你、我觉得你应该如何。但是当我们在提出建议的时候,在对方听来就是我批评,你说的再客气,建议就是批评。
所以我们要学会提问,只有用提问的方法才能唤醒对方内在的动力。
一个人一件事做得好不好,最重要的取决于他自己要不要改变。如果我们说你应该试一下什么什么,他肯定会说我试过了没用!
如果我随便问你一个我认为很难的问题,结果你很快给出了一个建议,我直接说哇,很有效,那我多没面子?!
就是当我们在潜意识当中都不能接受这件事这么容易就被解决,你随便提一个建议竟然就迎刃而解了,不可能。所以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我们给别人提的建议会不了了之。或者对方会再找你说我试过了不行,对你的要求和依赖性越来越强。
一个人能不能找到改变的方向,有两个最重要的基石,一个是他有没有认清自己的现状,一个是有没有建立起自我的责任。
当他能够认清现状并且建立自我责任的时候,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且他自己做出的解决办法一定会努力去实现。而我们告诉他的解决办法他一定找借口说不行,这就是人的潜意识在起作用。所以我们要学会提问,让对方自己找到解决方案。
问题有两种,启发式问题和质疑式问题,两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你是否具有好奇心以及选择的空间。
质疑式的问题就像:你为什么不试试什么什么呢?
启发式问题就是:有哪些方法,有哪些可能性,在相同或相识情况下,你听过或见过别人怎么做?
这类启发式的问题一问出来就会在对方脑子里打开一扇窗,会觉得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么多东西,然后把他梳理出来。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对方的责任感和对现实的觉知。觉知对我们很重要,生活中有大量的人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健康情况,它所用的方式都是不断的自我批评,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会改。
当他不断地自我贬低,指责,人格就会变得越来越低,自尊水平就会越来越低,自尊水平低的人没有改变的动力,一个人改变是需要有动力的,这个动力也就是自律性是来自较高的自尊水平,自尊低到一定程度后,他就会觉得我干嘛要改?!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对方建立自我责任,而不是让他不断的自我指责。
改变的第一步是觉知,第二步是接纳,我知道我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我接纳我自己。这样才能做到第三步是改变。这就是一个人改变自己生活的标准路径。
有很多问题是可以激发对方的行动的,比如你想要达成什么目标?现状是什么?你都做了什么来实现这个目标?有哪些可供选的的方法和路径?
人天然的会进入到限制性想法中,限制让我们不敢去想。而好的问题能够打破这个限制
在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你有听过或见过别人怎么做?还有其他吗?这就是打开限制。如果没有限制条件你会怎么做?
启发对方尽可能多的想到更多的选项,当他参与到这个创造过程中的时候,责任感就到了对方身上了。
那么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呢?这就是要落到具体行动了,什么时候开始?你还需要得到哪些资源和帮助?满分是10分,你去行动的可能性大概有几分?
如果对方只有3分的话,那这就证明他可能不会去行动,就可以加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行动的可能性?改变那个条件会是你的行动可能性?一直问道8-9分的可能性去做这件事,这就是提问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