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行之前,在网上大致看了网友提供的游玩攻略,其中”西北角“反复被人提及。
初时,我以为西北角只是地理方位的简称,后来才明白,原来它是地名,那地方就叫西北角。
在津停留了四日,每天出行都靠地铁、公交,不但看到西北角的站名,还能看到东北角、东南角、西北角、西南角。
出于好奇,我上网查阅了”四个角“的由来。
天津原本是有城墙的,后来被八国联军拆除,四面城墙改作了东南西北四条马路,处于四条马路交叉的地方就成为四个角。西北角位于西马路与北马路的交口处,是天津老城的西北区域。
其实,西北角早在它不叫西北角的时候就已发展起来了。自明代起,从其他地区移民进津的回民就定民在这一带,后来清真大寺建成,西北角逐渐发展成回民聚居的地方。
如今的西北角是天津的网红美食打卡地,尤以早餐最为丰盛。由于那一带回民多,不少餐食都是清真的。
我去了西北角两次,真的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第一次去时,刚进那条街,就见一个小店前很多人排着长队,虽然不知道是卖什么美食的,我还是迅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排了队之后,才看到原来是卖炸糕的。
好吧,我其实并不喜欢炸糕,但口碑这么好的店,想来味道一定不错吧。排了二十分钟,终于买到了炸糕,这家也卖麻花,想起网友说买天津大麻花不如小麻花,我就买了一盒小麻花。
炸糕口味一般,我尝不出它的特别之处,小麻花还不错,很是香脆干爽,是我喜欢的味道。
旁边有家卖卷圈的,也有三三两两的人买,好像是大饼裹着一块像油炸的什么吃食。
我也想尝尝,就冲老板说:“来一个卷圈。”
老板拿一个小塑料袋,抓了那种深色的油炸物递给我。
“这是卷圈?怎么跟他们买的不一样?”我问。
“他们是大饼包卷圈!”老板回答。
我还想留着肚子去吃别的东西,大饼不要了,就只尝尝卷圈吧。
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原来所谓卷圈是豆皮裹着菜,然后在过油。我咬了一口,里面裹的居然是绿豆芽,应该还放了腐乳调味,那一口下去,水叽叽的,真不爱吃,不勉强自己,我扭头就把它丢了。这卷圈真不是我的菜!
继续往里走,每家店铺前都排着或围着不少食客。天呐,谁说现在消费疲软,大家的消费热情简直高涨!
我最想吃的是煎饼果子,虽然全国各地到处都有,可谁让天津的煎饼果子最正宗呢。
卖煎饼果子的有好几家,而且现场碾磨绿豆粉,向游客展示着他们的真材实料。
不想等太久,选了队伍不算太长的,十多分钟后就买到了。我依然是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果然名不虚传!绿豆饼皮特别薄,口感更细腻,里面夹的薄脆也比外地的更薄更酥。
一张那么大的煎饼果子,吃完后我竟意犹未尽,又要了一碗老豆腐。我不晓得老豆腐是啥美食,端上来才知道它就是豆腐脑。那天的早餐,我吃的好撑,加上之前吞的两块炸糕和几根小麻花,这个量是我平日早餐的三倍。
想吃的太多了,胃却盛不下那么多。次日,我又来了西北角,吃了熟梨糕、大饼夹羊杂、锅巴菜,还是一样的撑。
西北角还有店铺上挂着大饼夹一切的招牌,我也想尝试,可惜实在吃不动了,算了,省得这夹一切夹的我犯了选择困难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