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指出: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句话与上一版课程标准相比,我们会发现有一个词语悄然发生了变化--“独立思考”原来为“积极思考”。
新课标为什么要将“积极思考”改为“独立思考”?
这两天,我们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我大多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会很充分,思考会很积效果似乎也很不错。但是我发现这里面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一般都是能力强的同学先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力弱的同桌就懒得去思考。就等着别人说思路,说分析过程,甚至连计算都等着别人的答案。
小组讨论解决方案,一定是聪明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其他学生也只愿意言听计从。所以我在想有时候我们不能过于看重“合作交流”,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思考的独立性不强,甚至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