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三:真学,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的获得来衡量
由作者的评课可看出,语文课具有人文性,但绝不能改变语文的学科性。亲情类,不能上成做人课,说明文,不能上成科学课。
一、真学发生了,没有谁说了算。只要是好课,必然有真学,只有好课才有真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标准要落地生根贴地而行。所有的教师都要有一点用课标教的教学,自觉有一点用课标教的建构能力。
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在课堂的具体和具象化的表达。而课堂评价标准要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相呼应。
要量学为主,量教为辅。
适当加大学生学的权重,切记教师教的效率不等于学生学的效率,要努力做到精准化,提高命中率。易于施评。利于离散,还要有个性体现校本特征。叶澜教授曾提出“五实”:扎实,有异议;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呈现常态;真实有待完善。可以成为我们建构校本评价观的蓝本。
二、有获得才有真学。
为真学而教,也为学生获得而教。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获得感本身就是一种获得;二获得感可以化为一种驱动力,进而实现更大的获得。
三、依循“三标”来施教导学
孩子的发展说了算,而不是孩子说了算(儿童中心论)。应是兼顾儿童立场与教师作用发挥的学习中心观。
学生的发展要蕴含着一个根本规定性,这个发展不是畸形的,偏向的发展,而是和谐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我根本任务的发展,也是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就是说,是在一定意义规范和价值标准前提下和框架内的发展,而不是如西方价值中立认知背景中怎么样都行的发展?
衡量教学优劣或是否真学的规范与标准有很多层级和未读,有很多个,我认为有三个是主要的。这就是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课堂评价标准,合称三标。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能适当隐退,勇敢地退,甘于善于乐于,站到学生身后,作为一名得心应手的操盘手。
四、结语 我们缺的是刻骨铭心的真学理念
感悟:我们不缺理念,但缺乏真正好的理念。
其次,教师缺乏实施融合与剪裁,把它们变成合身的技法。
正要明白真学理念,明确真学的标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课文评价标准。让学生有获得感。要为学生获得而教。要具有真学理念,依据三标来教,才能实现真学的目的。